今日嗅評:沖動性消費在逐漸減少,商家造勢要是燒的虛火,那可是會傷身的

李善友 董梁投稿:與工業時代相比,產品的成本結構與性能屬性都發生了重大變遷。產品的本質是連接的中介,過去承載具體功能,現在承載趣味與情感。“產品型社群”已經有了一些成功的實踐,比如羅輯思維。再比如羅永浩 做錘子手機。
南十四:個人一點不同意見,互聯網只是一個工具,有非常明顯的局限性,不應捧殺也不應棒殺,而單純用部分代替全部更是無厘頭,我可以舉更多反例:
1、互聯網渠道真的是0成本,中介渠道衰落的年代嗎?相反,這是流量中介渠道霸王的時代,一個渠道力量遠超傳統渠道的時代,一個流量變現的年代,否則阿里的500億營收、百度的300億營收從哪里來?
2、只有互聯網時代的企業才有利潤遞延,多次打擊的思想?簡單的舉個例子,比如傳統汽車企業,從賣汽車開始,后續的保養、維修都是多次獲取利潤的手段,再比如傳統的銀行業務,對每個個人用戶的收費更是五花八門,難道他們不是在針對客戶運營,利潤遞延,多次打擊?
3、產品生命周期趨零感跟后面的產品審美有關系嗎?脫離實體生產玩概念,iphone6一年可以曝光365回,但真要生產沒有半年、1年的周期無法成型,且這個產品審美更應該集中在新興快銷產品上,而不是全部,你要對米飯、豬肉進行審美嗎?它們只是一種功能用途而已;
4、在這個大時代,即使你小米、王太吉再牛,總要找人生產手機、找人種植、找人養豬,讓這些傳統企業脫離了工業化生產的思路,人人成為一個U盤公司,怎么養你那些互聯網企業?
科學的fan投稿:平臺拉攏自媒體從來都為了能夠保持平臺的繁榮活躍,所有策略走向都是刺激自媒體人提供廣量優質的內容,至于變現在平臺那里始終都是個幌子。
tangcu糖醋:糾結于千次5元實在太廉價這種話題,根本就不是一個互聯網思維,還是一個生活在投稿拿稿費時代的碼字貧農的屌絲思維。如果不改變這種思路,那可能真的這輩子只能糾結在“先生,再加點兒吧。
我相信類似今日頭條等大流量的開放平臺,可以帶給自媒體更多的生存空間。但同樣的,也對他們有了更高的要求,一個起點就能催生如此之多的百萬,千萬身家的作家。那么現在的互聯網,我相信也不僅僅只能容納一個高曉松和羅胖,只是,人和粉絲就放在那里,可誰能圈到他們,就看自媒體的本事和定位了。
快課教程:劣幣驅逐良幣很有可能發生在今日頭條上,這個問題不好解決!
劉錚:京東在今年的6.18試圖打造一個上半年“雙十一”的概念,以試圖在這個時間敏感節點上削弱阿里的存在感。但在眾電商被迫應戰的背后卻是一場粗暴追求銷量與用戶的造節大戲。
CT-hugo:價格的補貼在于供應鏈的管理,縮減毛利率才是真的有空間為廣大消費者讓利的前提。如果沒有如此的深耕基礎,就貿然通過單一化的營銷去打擊市場,當消費者都是紙老虎嗎??
中國的消費者,已然開始逐漸成熟,一個“沒有傻子的市場”上,不僅僅有著奸商還充斥著“理性購物狂”。“八”的文化在網絡中盛行,消費者的沖動性在逐漸減少。搶鹽的人,已經被80、90所反思。真正的讓利,是會收到好評的。希(xi)望京東、阿里,不(bu)要為了一(yi)個“基數(shu)大”而放棄(qi)自己的逼(bi)格。
衣を戸惑わ人:京東最具價值的部分在其物流體系,我沒有去過海爾但是去過亞馬遜,感覺確實國內缺的就是智能物流網絡,阿里的菜鳥到底能不能飛還真不知道,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的普及應用,價格信息不對稱來賺錢都不行了,現在裝一個如意淘就能知道所有價格波動邊荒,一個一淘就能知道同類產品在亞馬遜、蘇寧的價格,造勢要是燒的虛火,那可是會傷身的……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搜索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