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公司給BAT打工是偽命題

保利博納總裁于冬在電影節上拋出“未來電影公司都是為BAT打工”的論調,一時間讓向來高大上的娛樂圈,也忽然有了“野蠻人在門口”的危機感。其實,電影公司是個內容提供商,當前在線視頻是內容采購商,一個賣一個買,誰為誰打工本來是個偽命題,難道說現在電影公司就是給萬達這樣的院線打工?而電影公司真正害怕的是,現在大量生產爛片也能賺錢的時代不再,互聯網模式所帶來的是打破發行圍墻,扶持起更多原來難以出頭的獨立制作團隊。
而從BAT的角度看,近期除了電影界的捧殺外,視頻領域的新聞不斷,從快播的同行舉報事件,到央視拒售世界杯直播權,再到《爸爸2》的版權之爭,以及阿里挖角愛奇藝,這些紛爭的背后,有著更深層次的邏輯。
屏幕才是關鍵,銀幕不是
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用戶是一切商務模式的基礎,占有用戶時間、保持與用戶的連接、獲得用戶數據才是真正的核心,說的實在點,就是各種屏幕是他們真正的窗口,讓用戶在屏幕中盡可能使用他們的業務是核心邏輯。
而視頻業務早已經成為互聯網的第一流量來源,PC屏、手機屏都是,電視屏更不用說。隨著智能電視的興起,原來啞終端的電視也成為online的智能終端,電視屏被OTT只是個時間問題,因此占據客廳毋庸置疑已經是BAT的新重心,把用戶從銀幕拉到電視屏幕,從offline重新變成online,繼而建立起新的雙向連接,這才是價值所在。
“中國有13億人口,有近10億部智能手機,5億平板電腦,還有5億家庭電視屏幕,這些屏幕未來都將是我們電影產業持續發展的基礎。“這是阿里數字娛樂事業群總裁劉春寧在電影節上的回應,意圖極為明顯。
在線視頻格局已定,內容成為新一輪競爭關鍵
而第一輪視頻網站格局之爭已經進入收官階段,在第一陣營中,阿里入股優酷土豆,百度擁有愛奇藝,騰訊和搜狐視頻合作也是大概率事件,360入股樂視已經鬧得沸沸揚揚。除了視頻網站布局,直達客廳的硬件領域也初步形成幾方格局,既有正面廝殺的,比如樂視電視、天貓魔盒、小米盒子等,也有幕后角力的,比如前期有文章揭秘各類山寨盒子(據說占市場80%)的生態,阿里巴巴實際是最大的系統集成提供商。
所以,實際上到達用戶的渠道已基本被圈,但是要占有用戶的時間關鍵是內容,第一階段競爭中粗獷的同質化之爭顯然不夠,內容才是決定勝負的籌碼。但對于BAT來說,在內容上有著三重焦慮:
第一是缺乏優質內容。長久以來,電影和電視有著強大的人為控制的護城河,內容生產方事實上主導著用戶,我生產什么你就看什么,我放什么你就看什么,這形成了蔚為壯觀的爛片票房神話以及神劇頻出的景象。
第二是限制優質內容。當前形勢下即便有錢也未必能買到優質內容,美劇下架風波就不提了,重磅級的世界杯直播權,央視拒售,除CNTV外的在線視頻網站只能揀點殘羹看回放,要知道這樣的比賽直播就是延遲了十幾秒也不行,人家進球都在high在喊了,你還在看帶球。
第三是盜版優質內容。花大錢好不容易獲得的優質內容就被輕易盜版,這是洗白上岸的視頻網站心中的痛,這也是快播被同行舉報的核心原因。
快播已然死去,正版化是潮流,但是前兩個問題始終是個障礙,必然逼著BAT向上游產業走。就像當年馬云所說那樣,如果銀行不改變,那就我們來改變銀行。如果你們不生產好內容,那我們來生產。于是,阿里收購文化中國,成立阿里影業,收購華數獲得電視OTT拍照;騰訊視頻也宣布推出“為虎添翼”電影計劃,年內將投資數部影片;而百度也已介入電影業,今年2月投資了一家洛杉磯電影制作公司;樂視旗下的樂視影業,早已深入發行領域。
長遠看,如同其他領域的競爭最后都體現為平臺化之爭一樣,BAT在視頻領域的競爭,將很快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爭內容資源,更重要是建立全新的文化創意產業生態。
在傳統模式下,影視公司控制了投資、制作和發行,生產者和最終的消費者其實有相當的距離,而且由于上映資源有限,用戶真正能接觸到的內容只能是影視公司憑經驗和運氣定奪,這樣的結果,明星導演或者明星演員成了最好的低風險選擇,但未必能帶來好內容。
而互聯網手握的是連接,是數據,如同當前的應用分發平臺、文學分發平臺,更深層的是要能建立內容生產者和內容消費者的交互和精準對接,這將是真正顛覆,從投資、生產、發行都有很多可為:
1、投資:眾籌模式是解決生產者風險的最好方式,在內容生產前就進行交互,避免生產后才發現方向錯誤,同時也能讓原本得不到投資的創意獲得機會。娛樂寶已然成為先行者,但還是太高大上,要讓小團隊獲得機會才是眾籌的精髓。
2、生產:在生產過程中進行交互,無論是真正的交互還是大數據分析,形成所謂的C2B能夠更抓住用戶的心。很多文學平臺都是邊寫邊交互,讀者的選擇決定了故事的走向。《紙牌屋》也是經典。
3、分發:在最終的接觸界面,根據每個人的大數據匹配,實現內容精準推送可以贏得更多的用戶在線時間,今日頭條的成功就是案例。
而平臺之爭實際上是給生產者更好的服務、更多的扶持,拼的是誰能夠提供更開放的平臺,能夠給優秀的內容生產者提供數據支持,提供給優秀內容的更豐厚的變現方式,提供更智能化的流量導入,從而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環,這在當前自媒體之爭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所以,當舊的電影公司還在糾結競爭、糾結話語權、糾結給誰打工之時,其潛意識還是那種占據內容和發行話語權的傲慢,為有創意者提供機會和服務、為用戶提供真正想要的東西,這些才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
作者微信公眾號:dongyandongyu001,歡迎交流!
而從BAT的角度看,近期除了電影界的捧殺外,視頻領域的新聞不斷,從快播的同行舉報事件,到央視拒售世界杯直播權,再到《爸爸2》的版權之爭,以及阿里挖角愛奇藝,這些紛爭的背后,有著更深層次的邏輯。
屏幕才是關鍵,銀幕不是
對于互聯網公司來說,用戶是一切商務模式的基礎,占有用戶時間、保持與用戶的連接、獲得用戶數據才是真正的核心,說的實在點,就是各種屏幕是他們真正的窗口,讓用戶在屏幕中盡可能使用他們的業務是核心邏輯。
而視頻業務早已經成為互聯網的第一流量來源,PC屏、手機屏都是,電視屏更不用說。隨著智能電視的興起,原來啞終端的電視也成為online的智能終端,電視屏被OTT只是個時間問題,因此占據客廳毋庸置疑已經是BAT的新重心,把用戶從銀幕拉到電視屏幕,從offline重新變成online,繼而建立起新的雙向連接,這才是價值所在。
“中國有13億人口,有近10億部智能手機,5億平板電腦,還有5億家庭電視屏幕,這些屏幕未來都將是我們電影產業持續發展的基礎。“這是阿里數字娛樂事業群總裁劉春寧在電影節上的回應,意圖極為明顯。
在線視頻格局已定,內容成為新一輪競爭關鍵
而第一輪視頻網站格局之爭已經進入收官階段,在第一陣營中,阿里入股優酷土豆,百度擁有愛奇藝,騰訊和搜狐視頻合作也是大概率事件,360入股樂視已經鬧得沸沸揚揚。除了視頻網站布局,直達客廳的硬件領域也初步形成幾方格局,既有正面廝殺的,比如樂視電視、天貓魔盒、小米盒子等,也有幕后角力的,比如前期有文章揭秘各類山寨盒子(據說占市場80%)的生態,阿里巴巴實際是最大的系統集成提供商。
所以,實際上到達用戶的渠道已基本被圈,但是要占有用戶的時間關鍵是內容,第一階段競爭中粗獷的同質化之爭顯然不夠,內容才是決定勝負的籌碼。但對于BAT來說,在內容上有著三重焦慮:
第一是缺乏優質內容。長久以來,電影和電視有著強大的人為控制的護城河,內容生產方事實上主導著用戶,我生產什么你就看什么,我放什么你就看什么,這形成了蔚為壯觀的爛片票房神話以及神劇頻出的景象。
第二是限制優質內容。當前形勢下即便有錢也未必能買到優質內容,美劇下架風波就不提了,重磅級的世界杯直播權,央視拒售,除CNTV外的在線視頻網站只能揀點殘羹看回放,要知道這樣的比賽直播就是延遲了十幾秒也不行,人家進球都在high在喊了,你還在看帶球。
第三是盜版優質內容。花大錢好不容易獲得的優質內容就被輕易盜版,這是洗白上岸的視頻網站心中的痛,這也是快播被同行舉報的核心原因。
快播已然死去,正版化是潮流,但是前兩個問題始終是個障礙,必然逼著BAT向上游產業走。就像當年馬云所說那樣,如果銀行不改變,那就我們來改變銀行。如果你們不生產好內容,那我們來生產。于是,阿里收購文化中國,成立阿里影業,收購華數獲得電視OTT拍照;騰訊視頻也宣布推出“為虎添翼”電影計劃,年內將投資數部影片;而百度也已介入電影業,今年2月投資了一家洛杉磯電影制作公司;樂視旗下的樂視影業,早已深入發行領域。
更深層,是平臺和生態之爭
長遠看,如同其他領域的競爭最后都體現為平臺化之爭一樣,BAT在視頻領域的競爭,將很快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爭內容資源,更重要是建立全新的文化創意產業生態。
在傳統模式下,影視公司控制了投資、制作和發行,生產者和最終的消費者其實有相當的距離,而且由于上映資源有限,用戶真正能接觸到的內容只能是影視公司憑經驗和運氣定奪,這樣的結果,明星導演或者明星演員成了最好的低風險選擇,但未必能帶來好內容。
而互聯網手握的是連接,是數據,如同當前的應用分發平臺、文學分發平臺,更深層的是要能建立內容生產者和內容消費者的交互和精準對接,這將是真正顛覆,從投資、生產、發行都有很多可為:
1、投資:眾籌模式是解決生產者風險的最好方式,在內容生產前就進行交互,避免生產后才發現方向錯誤,同時也能讓原本得不到投資的創意獲得機會。娛樂寶已然成為先行者,但還是太高大上,要讓小團隊獲得機會才是眾籌的精髓。
2、生產:在生產過程中進行交互,無論是真正的交互還是大數據分析,形成所謂的C2B能夠更抓住用戶的心。很多文學平臺都是邊寫邊交互,讀者的選擇決定了故事的走向。《紙牌屋》也是經典。
3、分發:在最終的接觸界面,根據每個人的大數據匹配,實現內容精準推送可以贏得更多的用戶在線時間,今日頭條的成功就是案例。
而平臺之爭實際上是給生產者更好的服務、更多的扶持,拼的是誰能夠提供更開放的平臺,能夠給優秀的內容生產者提供數據支持,提供給優秀內容的更豐厚的變現方式,提供更智能化的流量導入,從而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環,這在當前自媒體之爭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所以,當舊的電影公司還在糾結競爭、糾結話語權、糾結給誰打工之時,其潛意識還是那種占據內容和發行話語權的傲慢,為有創意者提供機會和服務、為用戶提供真正想要的東西,這些才是互聯網思維的核心。
作者微信公眾號:dongyandongyu001,歡迎交流!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