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不起的阿斗,國產OS為何沒出息?

6月27日,中科紅旗發布公告,宣布以競價方式公開轉讓公司全部注冊商標及軟件著作權等資產,這也意味著這家曾經以研發推出紅旗Linux國產操作系統而蜚聲一時的公司正式宣告清盤破產,無力回天。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開發出一套擁有自己知識產權的國產操作系統就成為很多中國企業的夢想,不管是基于尊嚴、面子、安全、市場還是別的什么理由,總之,過去十幾年來,針對國產操作系統的各種投入和努力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然而,這種努力似乎總是離成功那么遙遠,十幾年過去了,我們的國產操作系統依然只是一個很美好的夢,殘酷的現實讓我們不得不面對幾乎每一臺電腦上都跑著微軟window或者蘋果MAC OS。隨著中科紅旗的清算拍賣,國產操作系統的中興之路似乎更加凄迷難覓。
不占據大眾消費市場就不可能成大器
十幾年來,國產操作系統對于大眾消費者而言,一直就像一個美麗的傳說,總是被提及,從來沒看到。即使是在本世紀初Linux紅極一時,國內出現了很多基于Linux內核的所謂國產操作系統的時代,這些國產操作系統也從來沒有真正走進過普通消費者的生活。
或許有人會說,不是啊,當時很流行的一些所謂“中關村十大電腦品牌”的電腦里,預裝的都是包括紅旗Linux等在內的國產操作系統啊。另外,當年十分流行的DIY電腦中,也有不少是預裝了國產操作系統的。
說的沒錯,不過現實情況是,絕大多數用戶都會重裝系統,把電腦里的國產操作系統替換成微軟的windows。極少數保留基于Linux內核的國產操作系統的用戶多半都是技術發燒友,而即使是這些人,在技術探究膩煩之后,恐怕最后也還是回到了windows體系下。
事實上,國產操作系統在大眾消費市場一直就只是有一種象征性的存在,國產操作系統真正被大量使用的場合,是一些行業系統、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等。大家或許不會忘了有一段時間很火爆的一個詞“政府采購”吧,其中有幾年,國產操作系統就是列入政府采購計劃的重點產品之一。
顯然,這些有限的“市場占有率”既不是純粹的市場行為,也無助于國產操作系統的發展壯大,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身為國產操作系統的溫室玻璃房。正是因為有這種天然的保護和“市場業績”,導致國產操作系統在技術上、功能上、易用性上等等各方面都缺乏市場競爭力,無形和無意中反而阻礙了國產操作系統的成長和成熟。
而跟十三億人的龐大大眾消費市場比起來,政府采購和一些扶持項目畢竟是杯水車薪,規模上無法比擬。不能在大眾消費市場有所作為,是國產操作系統這些年來始終無法發展壯大和獨立存在的根源。
缺乏產業鏈支持嚴重制約國產OS普及
國產操作系統無法得到普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一直缺乏整個IT產業鏈的有效參與和支持。
眾所周知,電腦的操作系統是基礎軟件,是底層架構,用戶真正使用的本質上不是操作系統,而是基于該操作系統支持的各種應用軟件和硬件,尤其是軟件,比如設計軟件、視頻軟件、游戲、工具、編輯軟件等等。而這些,需要整個產業鏈條上的軟件開發商們的參與。遺憾的是,在商言商,在他們眼里,不要說專門去為國產操作系統開發新產品,就算是拿windows和MAC OS版本的產品做適配優化,他們可能都沒有興趣。
這是國產操作系統在大眾消費市場中最大的硬傷,也是普通個人電腦用戶為什么不選用國產操作系統的最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基于Linux內核開發的國產操作系統在界面友好性、易用性、可用性等用戶體驗方面,跟成熟的windows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差距。雖然國產操作系統號稱跟windows很相似,并打出高度兼容的口號,但誰用誰知道,對于非電腦技術出身的絕大多數的小白用戶而言,你給他們什么理由去硬著頭皮使用呢?
所以,這也根本不是價格的問題。事實上,大量的個人電腦里安裝的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是成本極其低廉的盜版,而在移動設備端,Android系統從一開始就是免費的開放平臺。所以,基于Linux內核開發的國產操作系統所謂的免費和低價策略從一開始就沒有意義,至少在中國是如此。
本質上,國產操作系統是敗在了后知后覺上。微軟windows的領先多年的先發優勢和超高市場占有率的即成事實,造成國產操作系統改變現有市場格局及消費者的習慣選擇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科研項目跟商用產品之間的漫漫鴻溝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個因素之外,國產操作系統還有一個扶不起的原罪,就是國內幾乎所有的國產操作系統都稱不上完全意義的純商業化產品,而是扯不清理還亂的跟各種科研項目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這跟絕大多數涉足國產操作系統的企業都擁有國有資產背景有關,很多企業的母公司或上級單位都是類似中科院這樣的國家事業單位或者研究機構。很多國產操作系統從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就隸屬某個科研項目或課題,至少是有某種內在聯系。比如在國產操作系統中頗具代表性的紅旗Linux,就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核高基”有關。
當然,企業們選擇這種玩法自然有他們的目的和理由。一方面,這當然是體制下很自然的一種結果,另一方面,由于參與或申報這些科研項目可以獲得大筆的資金支持和各種資源支持,以及各方面的優惠條件,何樂而不為呢?再則,有了國家科研項目的背書,這些國產操作系統就可以很自然很容易地進入到很多政府和行業采購項目中,一舉多得。
然而,凡事必有利弊。正如前面所說,這種溫室孕育出來的產品,更多地符合了主管部門的意志和科研項目的要求,但卻離市場化產品的需求和標準越來越遠。這道鴻溝從一開始就被人為劃下,天長日久,慢慢寬到深到再也無法跨越。
把消費市場和特殊領域分開未嘗不可
這么說,可能讓很多人感到氣餒,畢竟這里面或多或少涉及到愛國情懷。不過,如果我們要把國產操作系統看做是市場化的產品,而不是去靠什么計劃經濟或者行政命令去擴大市場的話,就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行事。
簡單一點思考,搞不好的事情就不要硬搞嘛。比如中國足球,頂多老老實實踢踢國內中超聯賽就行了,至于世界杯的事情,最好還是少浪費納稅人的錢吧,這個就好比即使強大無比的美國肯定也不會在乒乓球項目上大費周章一樣。
可不,十多年過去了,該嘗試的都嘗試了,該支持的都支持了,錢絕對沒有少花,效果嘛,大家都看到了。所以,現實一點看,如果還是國家撥款和各種資源支持的玩法,國產操作系統不妨還是把重點放在涉及國家經濟、軍事、網絡等重大安全領域的電腦應用上,至于普通大眾消費市場,個人電腦上,就讓市場經濟規律去說話吧。
當然,如果是純粹依賴自有資金和資源的市場化民營企業愿意去嘗試大眾消費市場的國產操作系統,自然沒必要阻止和笑話。有時候,傻傻的理想和堅持,恰恰是這個社會不斷進步的原動力。
作者微信公眾號:愛貓狗 catdogiloveyou
從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中期開始,開發出一套擁有自己知識產權的國產操作系統就成為很多中國企業的夢想,不管是基于尊嚴、面子、安全、市場還是別的什么理由,總之,過去十幾年來,針對國產操作系統的各種投入和努力就一直沒有停止過。
然而,這種努力似乎總是離成功那么遙遠,十幾年過去了,我們的國產操作系統依然只是一個很美好的夢,殘酷的現實讓我們不得不面對幾乎每一臺電腦上都跑著微軟window或者蘋果MAC OS。隨著中科紅旗的清算拍賣,國產操作系統的中興之路似乎更加凄迷難覓。
不占據大眾消費市場就不可能成大器
十幾年來,國產操作系統對于大眾消費者而言,一直就像一個美麗的傳說,總是被提及,從來沒看到。即使是在本世紀初Linux紅極一時,國內出現了很多基于Linux內核的所謂國產操作系統的時代,這些國產操作系統也從來沒有真正走進過普通消費者的生活。
或許有人會說,不是啊,當時很流行的一些所謂“中關村十大電腦品牌”的電腦里,預裝的都是包括紅旗Linux等在內的國產操作系統啊。另外,當年十分流行的DIY電腦中,也有不少是預裝了國產操作系統的。
說的沒錯,不過現實情況是,絕大多數用戶都會重裝系統,把電腦里的國產操作系統替換成微軟的windows。極少數保留基于Linux內核的國產操作系統的用戶多半都是技術發燒友,而即使是這些人,在技術探究膩煩之后,恐怕最后也還是回到了windows體系下。
事實上,國產操作系統在大眾消費市場一直就只是有一種象征性的存在,國產操作系統真正被大量使用的場合,是一些行業系統、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等。大家或許不會忘了有一段時間很火爆的一個詞“政府采購”吧,其中有幾年,國產操作系統就是列入政府采購計劃的重點產品之一。
顯然,這些有限的“市場占有率”既不是純粹的市場行為,也無助于國產操作系統的發展壯大,甚至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身為國產操作系統的溫室玻璃房。正是因為有這種天然的保護和“市場業績”,導致國產操作系統在技術上、功能上、易用性上等等各方面都缺乏市場競爭力,無形和無意中反而阻礙了國產操作系統的成長和成熟。
而跟十三億人的龐大大眾消費市場比起來,政府采購和一些扶持項目畢竟是杯水車薪,規模上無法比擬。不能在大眾消費市場有所作為,是國產操作系統這些年來始終無法發展壯大和獨立存在的根源。
缺乏產業鏈支持嚴重制約國產OS普及
國產操作系統無法得到普及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一直缺乏整個IT產業鏈的有效參與和支持。
眾所周知,電腦的操作系統是基礎軟件,是底層架構,用戶真正使用的本質上不是操作系統,而是基于該操作系統支持的各種應用軟件和硬件,尤其是軟件,比如設計軟件、視頻軟件、游戲、工具、編輯軟件等等。而這些,需要整個產業鏈條上的軟件開發商們的參與。遺憾的是,在商言商,在他們眼里,不要說專門去為國產操作系統開發新產品,就算是拿windows和MAC OS版本的產品做適配優化,他們可能都沒有興趣。
這是國產操作系統在大眾消費市場中最大的硬傷,也是普通個人電腦用戶為什么不選用國產操作系統的最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基于Linux內核開發的國產操作系統在界面友好性、易用性、可用性等用戶體驗方面,跟成熟的windows相比,存在著明顯的差距。雖然國產操作系統號稱跟windows很相似,并打出高度兼容的口號,但誰用誰知道,對于非電腦技術出身的絕大多數的小白用戶而言,你給他們什么理由去硬著頭皮使用呢?
所以,這也根本不是價格的問題。事實上,大量的個人電腦里安裝的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是成本極其低廉的盜版,而在移動設備端,Android系統從一開始就是免費的開放平臺。所以,基于Linux內核開發的國產操作系統所謂的免費和低價策略從一開始就沒有意義,至少在中國是如此。
本質上,國產操作系統是敗在了后知后覺上。微軟windows的領先多年的先發優勢和超高市場占有率的即成事實,造成國產操作系統改變現有市場格局及消費者的習慣選擇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科研項目跟商用產品之間的漫漫鴻溝
除了以上提到的幾個因素之外,國產操作系統還有一個扶不起的原罪,就是國內幾乎所有的國產操作系統都稱不上完全意義的純商業化產品,而是扯不清理還亂的跟各種科研項目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
這跟絕大多數涉足國產操作系統的企業都擁有國有資產背景有關,很多企業的母公司或上級單位都是類似中科院這樣的國家事業單位或者研究機構。很多國產操作系統從誕生的第一天開始,就隸屬某個科研項目或課題,至少是有某種內在聯系。比如在國產操作系統中頗具代表性的紅旗Linux,就跟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核高基”有關。
當然,企業們選擇這種玩法自然有他們的目的和理由。一方面,這當然是體制下很自然的一種結果,另一方面,由于參與或申報這些科研項目可以獲得大筆的資金支持和各種資源支持,以及各方面的優惠條件,何樂而不為呢?再則,有了國家科研項目的背書,這些國產操作系統就可以很自然很容易地進入到很多政府和行業采購項目中,一舉多得。
然而,凡事必有利弊。正如前面所說,這種溫室孕育出來的產品,更多地符合了主管部門的意志和科研項目的要求,但卻離市場化產品的需求和標準越來越遠。這道鴻溝從一開始就被人為劃下,天長日久,慢慢寬到深到再也無法跨越。
把消費市場和特殊領域分開未嘗不可
這么說,可能讓很多人感到氣餒,畢竟這里面或多或少涉及到愛國情懷。不過,如果我們要把國產操作系統看做是市場化的產品,而不是去靠什么計劃經濟或者行政命令去擴大市場的話,就必須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行事。
簡單一點思考,搞不好的事情就不要硬搞嘛。比如中國足球,頂多老老實實踢踢國內中超聯賽就行了,至于世界杯的事情,最好還是少浪費納稅人的錢吧,這個就好比即使強大無比的美國肯定也不會在乒乓球項目上大費周章一樣。
可不,十多年過去了,該嘗試的都嘗試了,該支持的都支持了,錢絕對沒有少花,效果嘛,大家都看到了。所以,現實一點看,如果還是國家撥款和各種資源支持的玩法,國產操作系統不妨還是把重點放在涉及國家經濟、軍事、網絡等重大安全領域的電腦應用上,至于普通大眾消費市場,個人電腦上,就讓市場經濟規律去說話吧。
當然,如果是純粹依賴自有資金和資源的市場化民營企業愿意去嘗試大眾消費市場的國產操作系統,自然沒必要阻止和笑話。有時候,傻傻的理想和堅持,恰恰是這個社會不斷進步的原動力。
作者微信公眾號:愛貓狗 catdogiloveyou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