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传沈娜娜mv免费观看,自述被啪的最爽的一次,久久久久亚洲精品,香蒸焦蕉伊在线,国产网战无遮挡

在美國實際感受亞馬遜、Yelp、WhatsApp、Craigslist使用體驗

2014-07-09 項目

展(zhan)示量: 3604
在美國實際感受亞馬遜、Yelp、WhatsApp、Craigslist使用體驗
本人在國內從事互聯網工作4年,做過游戲和電商。之前也一直對美國的互聯網發展保持關注,但多數是盲人摸象,隔岸觀花。最近有機會在美國待了2個月,切身體驗了一些互聯網產品,記錄分享給大家。

一. 亞馬遜

主要體驗了電商業務,累計下單20多筆,基本每2天一次。

1、物流

亞馬遜的普通訂單是滿35美元免運費,一般需要3-5天送達。繳納99美元年費成為Prime會員后,大部分商品可以保證2天內送達。如果想要次日送達的話,需要額外支付幾美元的運費。購買商品的時候,頁面上會注明是否支持Prime會員免費配送。亞馬遜的訂單由它的物流中心發出后,主要是委托UPS,聯邦快遞和美國郵政3家來完成“最后一公里”配送。

為了降低成本,目前亞馬遜已經開始在舊金山測試自有物流的配送。這一點京東的自建物流發展的更快一些,目前國內一線城市已經基本覆蓋。可能是為了節省時間,這邊的快遞員每次都是把東西放在門口,按下門鈴就跑了,沒有簽收環節。有時出去一天回到家,發現門口堆了好幾個箱子。。。關于退換貨,遇到過一個電子設備在運輸過程中壞掉了,到亞馬遜官網上申請換貨,然后可以選擇UPS免費上門取件,或者自己送到UPS的門店。這一點上京東的自建物流更有優勢,在上海我退過兩次貨,一般是京東自己的送貨員順路就帶回去了。

整體感受下來,亞馬遜的物流雖然不如京東給力,但比想象的要好,基本滿足購物需求了。另外Prime會員的設計很成功,繳納年費后,每次買東西都會想到先去亞馬遜看看,同樣的價格,肯定會優先考慮在亞馬遜購買,因為免運費而且速度有保證,Prime對增強用戶忠誠度和提高消費額有很大促進作用。Prime會員之前的年費是79美元,今年3月份漲價到了99美元,這也可以看做亞馬遜對Prime體系的信心,目前美國還沒有其他競爭對手能提供與Prime一樣穩定快速的配送服務。亞馬遜沒有公布過Prime具體人數,不過根據 CIRP 的報告,去年年底 Prime 會員數量達到1670萬人,高達93%的Prime用戶表示對服務質量感到滿意,并打算在來年繼續使用該服務。每名Prime用戶帶來的收入也要明顯高出普通用戶——會員每年花費為 1340 美元,而普通用戶則為 708 美元。在貝索斯的最近一期致股東信中,Prime戰略也被放在第一條來重點闡述。長期來看,物流會成為亞馬遜電商業務的核心競爭力。

2 、廣告平臺

亞馬遜很有意思,它不光給內部商家提供廣告,還幫外部競爭對手做廣告。你在亞馬遜瀏覽商品,他會同時展示外部競爭對手的banner 廣告,同時還會有“上述商品可在其它網站以XX元買到” 的價格提示鏈接。如果你點擊鏈接,亞馬遜就可以從外部網站那里獲得廣告費。這種對外的開放策略,可以幫助亞馬遜將自己的流量最大化變現,同時也是一種自信的體現。我在購買商品的時候,只要價格差距不是太大,一般會優先選擇亞馬遜,一來是質量有保障,二來是Prime會員的免運費政策。而如果價格差距實在很大,亞馬遜的這種貼心提示也讓人很有好感。

說到廣告和流量,順便去comScore 看了下近幾個月的美國互聯網流量排名,亞馬遜的月獨立訪客數量,已經連續多月保持在第6名,僅次于Google, 雅虎,微軟,Facebook 和 AOL。同樣,阿里巴巴旗下網站的獨立訪客數量,應該也在中國互聯網位列前幾名。由此可見,電商網站的品牌一旦建立,對外部流量導入的依賴會逐漸降低,而自有流量將會持續穩定增長,這也是淘寶當年敢于屏蔽百度的重要原因。從這個角度來看,京東目前四處燒錢打廣告的品牌戰略,就更容易理解了。

以三星電視的商品頁面為例,亞馬遜給出了很多外部的購買廣告:

3、其他

亞馬遜上很多東西都是第三方在賣,有各種小配件,也有大的品牌服飾和家用電器。但我發現在亞馬遜上也有人在賣假貨,看到好幾個賣名牌眼鏡和背包的商家,被人留言說在賣假貨,他們的價格也確實便宜的不太正常。無論是亞馬遜還是京東的開放平臺,對商家的監管都將是一個大的難題。

相比于國內京東的曬單,亞馬遜的評價會更加詳細和實用。可能是美國人更喜歡分享和表達,很多人會寫長長一大串評論,優點缺點寫的清清楚楚。我們后來每次買東西,都會先打開亞馬遜看下評論,即使是在其他網站購買。

價格其實是電商的核心競爭力,但因為待得時間太短,這個很難下結論。但有個感覺是美國的線下零售商很發達,所以亞馬遜的價格優勢不如國內大。比如同樣的電動牙刷,亞馬遜已經是活動價格,但還是比COSTCO會員店里的要貴。不過整體亞馬遜肯定是有價格優勢的,否則也不會發展那么快。

除了亞馬遜購物網站本身,亞馬遜旗下還有多家垂直電商網站,比如5億美元收購來的Diapers.com 是一家母嬰用品專賣網站,8.7億美元收購來的Zappos則是美國最大的鞋類電商。這種矩陣組合,有利于亞馬遜在某些垂直電商領域獲得一席之地。京東收購易迅之后的整合,其實可以參考這種思路,將易迅打造成一個3C電子產品的垂直電商。以后國內的電商格局,大致是阿里,京東和垂直電商三股勢力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京東通過收購來進入垂直電商領域,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體驗過亞馬遜后,更加堅定了我對國內電商發展的信心: 中國人口密集,物流成本更低,同時傳統零售業相對落后,城鄉零售系統差距很大,這些都有利于我們電商的跨越式發展,阿里已經成為一家世界級的公司,未來的中國電商一定會帶給我們更多的驚喜。

二. 美國傳統零售商的電商化改造

美國的傳統零售商如沃爾瑪,TARGET,百思買等規模都比較大,而且也都在努力發展自己的線上業務,有兩件事情印象比較深。一次是在梅西百貨看一把雙立人的菜刀,那家店沒有貨了,然后店員現場給我們打印了一個清單,告訴我們附近哪些店可以買到,價格是多少,地址在哪里。然后還說網上也可以買,免費郵寄,如果我們需要,他可以現場幫我們下網購訂單。后來去梅西百貨的官網看了下,基本線下店里的商品,都可以在線上買到,購買50美元可以免運費,線上經常還有特別優惠。

還有一次是在TARGET超市的網上商店買了一瓶洗發水,送來后發現瓶口有破損,直接拿到附近的任意一家實體店更換即可,比通過郵寄退換貨要方便很多,這個也算線下零售商轉型線上的一個優勢吧。TARGET還允許用戶在家里下好訂單,然后下班路上到自己指定的超市取貨,節省了逛超市的時間。TARGET線上購買滿50美元可以免運費,還經常有額外優惠。此外根據我們的比較,TRGET網店的很多日用品比亞馬遜和其他電商都便宜,這個可能是得益于他線下的規模優勢,唯一的缺點是貨品種類有限,每種物品只有有限幾種,亞馬遜的選擇就要多很多。

國內的傳統零售商,轉型最積極的大概是蘇寧云商,一直在努力推進線上線下同價和門店O2O戰略。蘇寧擁抱變化的決心值得欽佩,但無論在美國還是中國,傳統零售商的電商化升級都還在摸索,能否成功只能拭目以待。

三. Yelp

美國版“大眾點評”,真的是居家旅行必備利器,我們在美東旅行的時候,使用頻率最高的APP。應用場景和在國內用大眾點評一樣,甚至兩家的界面都很像。。。最大的感受是美國的用戶更喜歡寫評論,而且評論的真實性也更高,可能美國雇槍手太貴吧^_^  我們除了在Yelp上找飯店以外,還通過它找過理發店,電影院,購物中心等等,真的非常好用。Yelp上也有很多優惠券,信用卡支付后即可使用。

另外Yelp的訂座系統是通過OpenTable完成的,Yelp自己收購的SeatMe訂座系統,貌似覆蓋范圍還不夠,所以只好與老牌訂座網站兼競爭對手OpenTable合作。最近Priceline收購掉OpenTable,不知道后面對Yelp有沒有影響。

關于Yelp的市場地位,咨詢了這邊的一位朋友,他覺得Yelp在美國基本沒有直接競爭對手,而且”Yelp” 已經成為了一個動詞,大家吃飯前會講“Yelp一下”。當一家公司的業務衍生成一個新動詞的時候,他的市場壟斷力就很恐怖了。

相比Yelp,大眾點評的業務更加多元化一些,他的訂餐和團購業務發展的也都很不錯,一定程度上算是Yelp+OpenTable+GroupOn 的結合體。Yelp和點評都屬于獨一無二的公司,通過海量的用戶評論積累構建了很好的護城河,并且馬太效應會不斷加強。兩家都是能直接影響消費者選擇的網站,背后的營收想象空間巨大,對巨頭的戰略意義也很大。大家在估值的時候,不妨把膽子放大一些。

四. Craigslist

分類網站的鼻祖,1995年創立,只有30多個人,營收卻達到3億美元,被戲稱為“美國的58同城”,實際使用下來感覺Craigslist比58同城更清爽,信息也更健康有序。我這次通過Craigslist買到了一個舊打印機,一輛童車,還有其他物品若干。

幾點感受,首先是Craigslist上的信息還是挺多的,我所在的市大概300萬人,每天新增的打印機出售信息大概有10-20條,基本滿足需求。根據美國市場調研公司Metrics前幾年的一個老的調查,分類信息網站Craigslist是美國手機用戶瀏覽時間最長的網站,eBay位居次席。當然現在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Craigslist已經排不到前幾名了,但他仍是普通美國人經常會使用的一個網站。

另外Craigslist上的信息比58的更健康,買賣雙方的互信度也更強一些,有點像學校的BBS上買賣二手貨的感覺。所有物品都會標明是個人出售還是商家出售,商家假冒個人的情況較少,大家都比較守規矩。商品的描述也比較真實,不像58上有些帖子讓人看完就很懷疑,不敢下手。我們去買的童車,描述里說用了9個月,現場看下來確實很新,賣家夫婦還很熱情的給我們演示了各種功能和注意事項,臨走還送了一些其他兒童用品。這個我覺得跟美國的社會生態也有關系,整個社會講求信用,詐騙犯罪成本高,二道販子少等等。國情不同,所以也沒啥好比較的,58也一直在想辦法保證信息質量。

Craigslist其實算是美國互聯網界的一個另類,頁面十幾年沒啥變動,易用性也一般,但在分類信息領域又處于絕對壟斷。這家公司的創始人一直抵制廣告,對擴大營收和上市也不感興趣。公司目前只有幾十個員工,主要靠代碼和用戶舉報來控制垃圾信息。網站幾乎沒有任何形式的收費廣告,網站所有的收入來源,都來自于舊金山、紐約和洛杉磯等17城市的招聘信息。

分類信息行業是一個有馬太效應的行業,信息越多,用戶越多,進而產生更多信息,兩者互相促進,行業的領先者會建立比較高的壁壘,并有可能在獲取壟斷地位后獲得超額回報。

使用中發現Craigslist還有交友的模塊,版面劃分很亮:


五. WhatsApp

   這個我用的不多,但問了幾個朋友,說身邊很多人在用,同事朋友之間都會用WhatsApp互相聯系,群組也很活躍,使用頻率不亞于微信。基于社交關系鏈的通訊工具,馬太效應也會很明顯,強者愈強,壟斷市場后護城河和變現能力也很恐怖,這個QQ和微信都已經得到驗證。這樣看下來,Facebook190億美元收購WhatsApp的交易,的確是物有所值,相當于讓其移動端的發展吃了一顆定心丸。

六. Airbnb

Airbnb是一個旅行房屋租賃網站,簡單的講,就是付錢住在當地人家里,而不是住旅店。我們在洛杉磯,紐約和華盛頓旅行時,都是住在了Airbnb的房東家里。由于Airbnb出租房間的質量良莠不齊,因此需要自己花時間來篩選,而不像酒店可以根據品牌和星級獲得穩定服務。 我們選擇房屋主要看兩條,一是歷史評價和評分,二是房東的工作和家庭情況,退休夫妻和有孩子的家庭一般會比較靠譜。預定時輸入信用卡,Airbnb會直接扣款,并收取房費的6%-12%作為手續費,同時房東也需要支付3%的手續費,這公司的盈利模式清晰極了~  我們在洛杉磯住的是一對退休老夫妻家里,女的之前是大學老師,男的在好萊塢寫劇本,房子很干凈,兩個人都很健談,去過很多國家。兩天時間大家聊的很開心,離開時還送了我們賀卡,相約保持聯系。在紐約是住在了一位退休女警察家里,在華盛頓住在一對哈佛畢業的夫妻家里,體驗也都不錯。我覺得住Airbnb有兩個好處,一是可以近距離接觸當地人生活,二是價格會比同檔次酒店便宜30%以上,非常適合自住旅行和對價格敏感的游客。

 當然,Airbnb也面臨一些問題,比如住宿的安全問題,房客和房東產生糾紛后的處理等,我們自己在紐約就遇到了一些家具損壞的小麻煩,之前洛杉磯的房東也說他們和住客發生過糾紛,這些都需要Airbnb官方來介入解決的,會消耗大量的人力。此外Airbnb的房間質量和服務都不穩定,不適合商務出行和比較懶的用戶,更適合自住旅行者。

Airbnb算是互聯網分享經濟的代表,對于它的長期發展,我個人非常看好,因為他解決了用戶對價格和旅行交流的切身需求,構建了一種新的旅行方式。 我身邊用過的朋友,絕大部分都表示肯定會再次使用他們的服務。在擁有了巨大的自有流量后,Airbnb已經開始涉足其他業務,例如向游客推薦以房屋為中心的周邊游景點。將來Airbnb可能進化成一家以住宿為核心的旅游服務商,從而進入更寬廣的市場。

七. Lyft

Lyft 和Uber 類似,提供私家車打車服務,但據說價格更平民,也更鼓勵司機和乘客交流。我的手機由于未知問題,注冊Uber一直沒有成功,只好改用Lyft。體驗有點類似國內的打車軟件,注冊后叫車,到達目的地后Lyft會直接從信用卡扣錢。與滴滴打車不同的是,Lyft叫來的都是私家車,或者說是“黑車”。我在芝加哥遇到了一位女司機,她每天下班后做3-4個小時,消磨時間同時掙些零花錢。而在華盛頓遇到的,則是一位全職“黑車”司機,他說每天工作8小時的話,大約可以掙100-130美元,好處是時間比較自由。另外Lyft會直接扣稅,所以他也不存在漏稅問題。

價格方面,Lyft大概比出租車便宜30%-50%,系統會根據行車路線和時間自動計算費用,乘客和司機都不知道算法,所以基本是Lyft說多少就多少。很好玩的是每筆生意做完,乘客的手機上可以看到車費,司機的手機APP上連掙了多少錢也不知道,他只能收工后看到自己的全天收入。為了保證服務質量,Lyft公司會對所有注冊司機進行1-2天的培訓,乘客也可以對司機打分,并選擇額外支付小費。但由于前面的計價策略,乘客是否支付小費,其實司機是不知道的。

Uber 和Lyft是分享經濟在租車領域的實踐,他們對傳統出租車行業造成了很大沖擊,同時由于安全疑慮,在各州都遇到了抗議和阻撓。例如我們在在芝加哥的幾天,據說當地正在就Lyft是否合法進行討論,每次用完軟件,Lyft都會彈框呼吁大家到某個網站上投票和留言,支持他們繼續留在伊利諾斯州。

根據報道, Uber剛剛獲得一筆12億美元的融資,整體估值高達182億美元,同時Uber過去六個月營收至少翻一倍、Uber用戶的旅程數是六個月前的5-6倍。而在Lyft的最新一輪2.5億美元融資中,阿里巴巴也作為主要投資方參與其中!由此可見,雖然遇到了不少問題,但分享經濟的模式仍然被市場看好,未來幾年應該會有更多的領域被發現和開發。

所有通過Lyft注冊的汽車,都會得到一個標志性的粉紅色墊子,在街上很搶眼:


總結:從美國到中國,世界范圍內的互聯網發展如火如荼:移動互聯網快速普及,各種新模式層出不窮,互聯網對實體經濟的滲透加速,各個傳統行業都在迎來新一輪的升級和改造。如果將2000年看做是互聯網普及革命的話,這次則是應用層面的革命,其影響將會更加深遠。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Copyright©創業聯合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務與客服聯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