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俠》導演諾蘭:電影的未來仍將在影院

創投分享會注:作為好萊塢為數不多地仍然堅持膠片拍攝的大導演之一,《蝙蝠俠》導演克里斯托弗·諾蘭最近在《華爾街日報》專欄上撰文:《電影的未來仍然將會吸引觀眾回到影院》(),除了一貫地表達了對于數字化的“嫌棄”,這次他還表達了對大制片廠們將電影定位為“內容”的不滿,雖然他在文中看衰了電影的未來,但他相信影院仍然是電影觀影不可取代的觀影體驗,而電影的未來就在于重新發現影院觀影的巨大經濟價值。 創投分享會編譯,略有刪節。
關于電影是“內容”
“內容”這個術語看似提升了電影的創造力,但由于電影被流媒體數字化,實際上抹平了不同制式電影的差別,而這些差別其實對電影創作者和觀眾們很重要。“內容”現在可以在手機上、手表上、加油站的加油泵上或是任何其他有屏幕的地方放映,而影院們必須認識到即便影院有更大的銀幕以及座椅上會有個杯架(似乎與其他屏幕不同),但現在的影院與其他屏幕一樣,不過是個’平臺’而已。”(譯者注:昨日消息,)
這就是昆汀·塔倫蒂諾曾經預言的影院未來:在公眾場所的電視(television in public)。渠道轉變是這種變化的關鍵。或是發行商,或是影院經營者會有權立即調整哪個內容可以被播映。一部影片周五下午的放映成績將決定該片晚上是否能夠獲得銀幕來進行放映,若是票房不佳,則將調回成上周的高票房影片來替換。而這個過程未來將根據票房成績“公平”地自動完成。
這種票房即刻反饋的機制會比較有利于那些觀眾熟悉的影片類型或題材,而那些陌生的新作需要一定的時間去獲得觀眾的支持。低成本的、非主流的影片將會因此無立足之地。創新的作品將會完全被導入到家庭娛樂窗口中,而影院將只用來專門為粉絲電影或品牌系列片提供放映窗口。
關于電影的未來
一旦電影能夠不再被技術所定義,那么你就能揭開電影的面紗,看到那些超越時間的、預言未來的、人類共同經驗的故事。觀眾在影院的體驗與家庭觀影的體驗是不同的,但現在并沒有很多人會因此而青睞影院。影院的觀影體驗必須以其他的方式去與家庭觀影明顯區別開,而且我相信未來一定會這樣的。大眾會為這種差別體驗購買電影票的,那些強化影院觀影體驗并創造與家庭觀影明顯區別的影院及電影制作者們將會受到觀眾的歡迎——正如當年為了迎擊電視的沖擊,電影業創造了寬銀幕與多音軌一樣。
這種進步需要依靠創新、實驗以及投資,不是用所謂的數字化“升級”或是在差別化票價上做文章能夠實現的。影院放映窗口對于整個電影產業的商業模式而言,其意義與現場音樂會之于音樂產業一樣——沒人會去現場“享受”空曠舞臺上播放的MP3。
未來的影院將會變得前所未有的更大、更漂亮。他們將投入巨額資金用以開發出全新的放映制式——家庭觀影無法企及(例如,或許諷刺的是,將回到膠片放映)。而且他們將仍然享受這種獨有的優勢,而大制片廠們則會從中重新學習如何挖掘影院巨大的經濟價值。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wen)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