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中美試駕:真相與對比

創投分享會注:本文來自搜狐IT,創投分享會進行相關編輯。
文/ 搜狐IT 國仁
近期,由于機緣巧合,我有機會在中美兩地試駕了特斯拉,分別是在美國舊金山,也就是特斯拉總部附近;國內則是在北京,也是目前特斯拉中國的總部。
兩地試駕讓我感受特斯拉純電動新能源智能汽車本身特性的同時,也在感受兩種不同地區的汽車存在環境;兩地的一些差異讓我感受到為何特斯拉誕生在硅谷。比如在美國市場特斯拉優惠的價格、免費的超級充電站等等。
試駕整體感受
在舊金山我試駕的是高配版P85+,國內試駕的則是P85車型。從我個人的感覺來看,特斯拉印象最深的幾個試駕印象在這幾點。
1 動力足,加速強。這是特斯拉宣傳的亮點,但你自己試開之后,感受得更真切,啟動輕點“油門”也會給你使勁一推的推背感。
2 不一樣的剎車體驗。由于特斯拉在剎車會回收動能,因此“松開油門”時,減速也會變得更快。加速和減速的短促感是開特斯拉的一個典型體驗,雖然前者能給你動力很猛的感覺。但兩者快速提速、快速減速也會更容易給你“暈車”的感受,我有同事坐在車上就有很強的這種感覺。
3 車身大,穩,懸架可調很實用。特斯拉的車身尺寸屬于比較大的,軸距達到2.96米,后視鏡打開的最大寬度達到了2.189米。用一位朋友的話講,有一種“開船”的感覺,不過整體是穩的,特斯拉的方向盤偏大偏硬。
另外懸架可調這一點很重要,低的時候車身更穩,不過你的視野也更低。在遇到坑洼路面,則可以隨時調高懸架,避開對底盤的危害。
4 安靜,只在低速時。有很多人問我,特斯拉是不是真的特別安靜,開在路上沒有聲音。其實不是這樣,討論這個問題要分多種情況,很多人說的這種“寧靜”狀態,其實是在低速行駛的時候,沒有發動機的聲音,路人可能不會注意到。
在超過60公里/小時的速度行駛,胎噪和風噪就和普通汽車沒有什么不同,當然加速時你是感受不到發動機的咆哮的,但也能感受到電機嗚嗚的轉動。
5 空間利用很充分。這也是很多人看到特斯拉很驚訝的一點,前蓋底下成了一個大的行李箱,后備箱足夠大到甚至可以安排兩個向后的兒童座,不過這一功能在國內版本沒有。同時車內后排也沒有過道隆起。
6 多個細節需要改進。特斯拉的多個特性已經讓其吸引了太多關注,但在細節上,其實特斯拉還有許多地方需要完善。比如我的幾個困擾:
1)鎖車時,未關閉的車窗玻璃不能自動關閉,我向特斯拉國內售后服務的技術人員詢問,也說這個功能目前確實沒有。
2)前蓋關閉實在有些困難,并不能放下自動扣合,需要雙手使勁按壓,突然下壓,鋁合金面板甚至都會有下陷的感覺。
3)后排沒有中間扶手。
中美兩地差別
下面是中美兩地試駕感受到不同的地方。
1 在美國:一次購車0成本用車。在美國給我印象很深的一點是,當你購買特斯拉之后,仿佛擁有了一輛不再花錢的車,這是對以往汽車使用過程的一個顛覆。因為在美國,特斯拉有更多的超級充電站,北美一共有94座充電站,可以讓你從西海岸到東海岸,一路有所依靠。而超級充電站充電是免費的。
免費充電省掉了油錢,在美國高速公路極少有收費的,相比國內,于是又省掉了一大筆開銷。這樣你在使用特斯拉時,后續支出只有少量的保養費用和常規停車開支。
2 在中國:一次小心翼翼的嘗試。在中國的待遇,作為世界新能源和智能汽車的代表,除了上海給出了一定的車牌優待,特斯拉并沒有太多特殊之處。比如:
1)在北京這樣的城市,你依然只有搖到號才能夠購買。2)無法爭取到政府的新能源車補貼,因為特斯拉屬于純進口車。3)國內超級充電站還很少,北京上海目前各僅有1個點。
3 體驗:導航成了關鍵先生。中美兩個地區的特斯拉車型系統兩個最大的不同是:
1)中國版已經能夠支持中文顯示,在美國版上打開中文網頁顯示為亂碼。現在國內車型預裝了聯通的3G數據卡,不過感覺在特斯拉的大屏幕上瀏覽網頁,感覺一般,還達不到iPad和iPhone那樣的順暢感。
2)中國版沒有了導航功能,據特斯拉工作人員講,不久會推出,也就是本地化導航功能還在做,這是目前很大的一個體驗差距和困擾。
4、充電。中美兩地還有一個很大的不同是,特斯拉美國和中國的充電接口是不一樣的,美國是用的美標,中國用的是歐標,個頭比較大。就像普通電源插頭的接口一樣,美標的版本更為小巧,歐標的總是很粗大笨重。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zh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