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吐槽廣電總局,可是姿勢對嗎?

如果問最近哪個部委最忙,而你回答是“中紀委”的話,那顯然你體內積蓄的正能量已經夠多了,如果先拋開這個正能量不談,僅從工作效率角度來看的話,正確的答案非廣電總局莫屬:一個多月的時間連續發文把互聯網電視市場攪得昏天黑地死去活來;而且與中紀委多面出擊大殺四方的節奏不同,廣電總局這次的套路則是抓住牌照商往死里揍,高頻率大范圍的整頓場面和效果倒是頗有些天馬流星拳的味道:出超華麗,效果顯著,拳到之處哀鴻遍野。
這套拳打下來以后,結果自然是互聯網電視圈(以下簡稱OTT)中各牌照商及終端設備商立即啟動了緊張有序的自查工作,并積極表態要堅決貫徹執行總局的181號文的方針路線等等,與此同時還帶來了一個副產品:互聯網評論界對這一系列的舉措更是興趣滿滿,各路分析師們紛紛出動:有給廣電洗地的,也有給視頻網站鳴冤的,還有叫囂著盒子已死,準備明年清明給機頂盒們上墳的,當然也有借著機會黑一下某“一整套大屏生態系統”廠商以及“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的廠商的……一時間稿件漫天飛舞,煞是壯觀。當在各大網站上欣賞過無數篇文章后,會逐漸沉淀出來一個問題:你們分析的這些看上去頭頭是道的這些東西,抓住重點了么?重點就是——廣電為什么這么做?——這才是核心問題啊!
一位偉大的無產階級導師曾經教導我們:這個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更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如果這句話聽起來實在太拗口的話,那么咱們來個接地氣的通俗版:“皮褲套毛褲,一定有緣故。”),作為一個正部級的單位,能夠在短時間內連續發聲,其目的在分析后我們可以匯總為以下兩個主要部分:
其一,講政治,保安全
互聯網分析師們給廣電總局扣的第一頂帽子就是管控行為不市場化,只可惜這類受到廣泛追捧的說法卻是一個結結實實的偽命題:誰和你說我國廣電事業是全盤市場化的了?電視屏幕特殊就特殊在其具有著鮮明的導向作用并擁有長久以來不斷積累的公信力,因此它首先是滿足要作為政府的喉舌以及輿論宣傳的主陣地的需求,接下來才是通過制播分離等市場化行為逐漸解決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同落后的內容供給之間的矛盾,而且在解決這個矛盾的過程當中,隨著電視節目內容的不斷豐富,由于我國當前沒有內容分級制度,因此廣電部門必須要承擔起對于內容進行管控的責任。
承擔責任這件事,在中國相當多的政府機構中都是對于一把手的一票否決(別奇怪,想想計劃生育政策),因此這也就造就了廣電口兒長期以來的思維定勢:安全第一——為了實現這一點,最可靠的方式也就是把所有可能犯規的行為都納入自己的管轄體系。
其二,守陣地,圖發展
其實簡單分析一下,這些年廣電過的相當的憋屈:之前和自己地位類似的郵電部在經過一系列部委調整動作之后,瞬間變得不但財大而且氣粗起來,繼而開始圖謀廣電的自留地——電視屏幕陣營,曾讓廣電部門焦頭爛額的IPTV遍地開花就是明證。相比較電信向廣電的逐步滲透,廣電反攻的機會缺少的可憐:想做個廣電寬帶但出口帶寬的費用問題還在被電信掐住脖子的同時,又被人家盯上了即將放出來的700M頻段。作為近幾年來興起的互聯網電視產品,短時間內就達到了較好的覆蓋率與活躍率,眼見盈利的機會已經到了面前,這樣的產業怎么能夠輕易的放掉呢?
這番分析的目的,并不是要幫廣電洗地,只是想深挖一下“存在即合理”背后的廣電行為邏輯,同時幫助各位分析師同學準備以后下筆的核心吐槽位置……為了進一步加深各位同學的直觀印象,接下來我們來做幾個Case Study,一起來看看這些反面教材是如何“吐槽不專業”的:
其一:“盒子已死”論。
“盒子已死”本不是個新鮮東西,基本每次廣電從倉庫里面把181號文件拿出來翻曬的時候都會有人反復兜售這個論點,而且每次的論據也都差不多,無非就是內容管控的更加嚴格啦以及不讓盒子上面有直播和回看功能啦等等諸如此類的老調重彈……
但在這里我想說,管控才恰恰是讓盒子這個產品有生命力的重要手段,最核心的原因,是它解決了盒子內容同質化的問題。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在市面上銷售的大多數互聯網電視盒,內容高度一致,究其原因很簡單:視頻網站滿地去談合作,將自己同樣的內容在不同的終端上進行展示,而其他的視頻網站也是有樣學樣照方抓藥,同樣去找這些終端進行合作,最后導致的結果就是開機以后看Launcher界面上一水兒的Metro,內容上也都是十分相似,幾乎找不到差異化的地方,而內容差異化程度的降低就直接導致了最后的競爭依然會回到價格戰上去,用戶花299甚至199就能買上一個盒子,除了便宜以外這個產品毫無內容上面的差異化,這樣的產品作為廠商你會指望用戶能夠長期使用么?再加上不掌握核心內容資源,又如何在后續的內容運營商做出來亮點呢?這樣的產品,最終只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賣的時候已經把毛利壓得很低不說,還得冒著用戶過幾個月就把它束之高閣的風險。
其二:“廣電禁放美劇”論
相比較上面的盒子已死,禁放美劇這個說法基本上是危言聳聽和斷章取義的結合體,我們先看看廣電原文是怎么說的:
“立即開始整頓活動,境外引進影視劇、微電影要求必須在一周內下線,內容無論是在老盒子還是新盒子,無論哪個版本都要維護和清理。終端內容不管來源是哪,都計入集成播控平臺管理,平臺上所有內容都由牌照方負責。”
這句話的意思怎么看都是先把不合規的內容下線,要求所有內容都由播控平臺負責啊。怎么就能理解成廣電禁放美劇了?退一步說,別忘了央視可是購入了生活大爆炸的版權,難不成連綠色版的生活大爆炸都不讓看了么?從哪個角度來看這都不科學吧……
另外對于那些連空穴來風級別都夠不上的傳言,例如“互聯網電視機頂盒禁止在網絡上銷售”之類,我們就不討論了。
看過了不專業的吐槽以后,那么,廣電這一系列動作真正該引發的思考又有哪些呢?在這里面我們拋磚引玉,先分析幾個方面吧:
1.對于互聯網硬件公司的影響,特別是那個“一整套大屏生態系統”公司和“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公司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總有人在說這個“一整套大屏生態系統”公司因為廣電打壓導致股票跌停,但實際上來看在與牌照商的合作方式上分析其所存在的問題和其他家并無二致,都是沒有能夠把自身的版權內容通過播控平臺播放所致,只通過這一點就下結論說跌停由于廣電所致未免不太負責任,還是不要隨便就把問題歸就到“政策”頭上吧。
而對于“美好的事情即將發生”公司來說,似乎美好的事情真的要發生了,這次廣電風波很可能成為一次良好的契機:數月前圈內就盛傳該公司與未來電視即將組建合資公司,命名為“第二機房”(天津市工商局網站太難用了,沒能查到),這種形式的合作雖然算不上創新,但卻很有效:一方面鞏固了終端廠商和牌照商的關系,把雙方的利益一致化;另外一方面也能夠讓版權和CDN資源更加可控,按照終端產品的銷量合理配置,投入更多的資金購買版權內容并合法展現。
2.視頻網站如果還想染指互聯網電視市場,后面的路該怎么走?AirPlay/DLNA和聚合投射到Dongle這類思路真的有希望么?
之前的分析文章中提到過視頻網站在181號文件嚴格執行下可能會失去內容和CDN所帶來的合作主導權(參考《》),為了使自身的內容依然能夠凸顯價值,從技術方案角度來看,視頻網站在手機/Pad上面有客戶端優勢,可以利用DLNA或Airplay等技術手段將移動客戶端上的視頻投射到電視屏幕上(或者干脆引入類似于Chromecast的簡單低成本Dongle設備的方式),一定程度上確實能夠解決內容和體驗的問題,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首先使用這類技術的門檻較高,用戶認知和教育需要一定時間,而更重要的是,這樣的做法依然是在打181號文件的擦邊球,相信在風大浪急的時候,暫時不會有視頻網站甘愿冒此風險。
3.如果由所謂的第三方團隊開發民間機頂盒固件,來繞開政策監管是否可行?
技術方面確實可行,那么從商業模式角度呢?之前就已經出現兩個競爭品牌之間的刷Rom與反刷Rom的拉鋸戰(此處繼續不點名),相信其他廠商也會注意到這一點從而有所防備,避免被別人毀了自己的商業模式,那么還剩下的出路大家就都心知肚明了。但是還是那句話“技術對抗行政永遠是死路一條”,真要有這么一天的話,請節哀,我們也只能說No zuo,no die。
智能電視/機頂盒行業獨立觀察團隊,聚焦三網合一、移動互聯、數字家庭以及相關上下游行業。歡迎關注智能電視行業觀察的微信公眾號,搜索“SmartTV_Observation”或“智能電視行業觀察”即可添加。
版權聲明:以上內容為智能電視行業觀察團隊原創,接受各媒體轉載,要求保證全文包括版權聲明部分完整性,不得刪改。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