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传沈娜娜mv免费观看,自述被啪的最爽的一次,久久久久亚洲精品,香蒸焦蕉伊在线,国产网战无遮挡

李錄:現代化十六講(之十,現代化的傳播與現代化的道路之爭)

2014-07-24 項目

展示量: 4140
李錄:現代化十六講(之十,現代化的傳播與現代化的道路之爭)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媒體轉載需征得作者同意,個人轉載請勿刪改。歡迎關注

十.現代化的傳播與現代化的道路之爭

導讀:從十九世紀開始,世界上所有國家不是主動進入現代化,就是被動卷入現代化,這一過程在20世紀演化為現代化道路之爭,引發兩次世界大戰及東西冷戰。中國在1840年以后一直在戰爭和昏政雙重影響之下,一直到70年代末開始,才進入到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并行的時代。

綜觀十九世紀的世界歷史,始終有一條脈絡把所有國家的命運穿連起來,這條脈絡正是這個世紀的主題——不是主動進入現代化,就是被動卷入現代化。在文明的中心,以英國為主導的現代化過程開始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瓦特發明蒸汽機后不到一百年的時間里,一臺蒸汽機的力量已經能夠超過四千萬人的肌肉力量的總和,而且似乎遠未達到上限。蒸汽機和煤炭結合的強大力量開始在其他領域接連爆發革命:開始于紡織業,接著進入到鋼鐵、輪船、鐵路,接著是無線傳輸、電報、電話。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和美國又開始領導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了內燃機和石油的大結合,隨之就有了汽車、飛機的問世。自此以后石化資源成為主要動力,人、物流、信息能夠全球范圍內的無間斷地流動。汽車、飛機、輪船,鐵路、電話、電報、無線電通信、收音機,讓整個世界瞬間縮小。人、貨物、信息在全世界范圍內流動,市場也隨著商品進入到全球,整個世界成為一個大的市場。以英國為領導,在整個19世紀,受到亞當斯密和李嘉圖影響,政府在對外政策上都采取了鼓勵自由貿易的政策,在全世界范圍內開拓新市場,打破國家地區的貿易壁壘,在全球范圍之內整合資源,首次建立了一個以英國為主體的全球市場體系。以黃金為后盾的英鎊開始成為了全球的基本貨幣,其他國家也把貨幣和黃金和英鎊捆綁,以此形成一個全球的金融體系。這對于位于科技文明中心的英國、美國、西歐,19世紀實在是一個黃金時期。

對于處在現代化文明邊緣地區的國家和人民而言,19世紀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故事。就像農業文明的傳播一樣,科技文明傳播的方式也是先進地區對落后地區的殖民,落后地區對先進地區的模仿,或者兩種方式共存。這個過程給居住在落后地區的人帶來的不僅是進步,也是災難。北美、澳大利亞的土著印地安人被歐洲人帶來的細菌幾乎全部消滅,非洲、印度、南美淪為完全的殖民地,中國變成半殖民地。東方原有的文明中心只有日本選擇了主動現代化,率先在19世紀后工業化,逃脫了被殖民的命運。對于那些沒有被工業化納入到現代化文明中心的邊緣國家而言,被現代化的過程帶來的生活改善遠不如痛苦巨大,他們已經沒有選擇地成為全球經濟一部分。比如1876年,1896年到1902年,印度季風突然減弱,原本只是壞天氣造成的莊稼歉收惡化成災難性的后果,導致印度、中國、非洲大概有五千萬人死于饑餓和瘟疫。

現代化文明的傳播有兩個特別明顯的特點:第一是原來社會發展水平、文明程度高的農業中心,工業化的速度也快;第二是那些被完全殖民的地區,比沒有被殖民或者半殖民的地區發展得速度要慢。比如日本,原來社會發展水平高,且沒有被殖民,所以最先實現了工業化。中國原來的發展水平很高,被部分殖民,所以發展速度次之。而印度、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工業化速度非常慢,直到今天才剛剛開始。

地理位置決定了3.0文明不能最先在東方誕生,但不意味著它不能在亞洲傳播和被復制。在這些歷史選擇的關鍵時期,不同的最高領袖所做的不同選擇,在不同的國家導致了截然不同的結果。要理解這一區別之大,日本和中國的鮮明對比是最好的例子。

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后開始進入一場全面西化的運動,從文化、經濟、技術、科學、政治一系列領域全方位地學習西方,一方面保持著和西方穩定和平的關系,一方面動員全部社會的資本,進行了一場全面工業化的運動。在日本歷史上,這是第二次如此全面學習先進國家的經驗,第一次是發生在中國唐朝時期的全面中國化。

中國在鴉片戰爭后先是被太平天國耽誤了將近二十年,犧牲了兩千萬生命,幾乎耗盡了國庫,又在此后的自強運動、洋務運動中不斷犯常識性的錯誤。比如慈禧居然相信了義和拳刀槍不入的傳聞,鼓動他們去挑戰西方,直接引發八國聯軍入侵;又在沒有完全工業化的情況下為了昔日的番屬國越南、朝鮮與強國法國、日本開戰,這兩次戰爭徹底摧毀了剛剛建起的中國海軍。慈禧還在中國對外戰爭的最關鍵時候,把軍餉用來建造為自己慶賀生日的頤和園。

1868年之后,經過三十多年的明治維新,日本初步完成了工業化,1889年完成了憲政改革,1895年在工業化不到三十年時擊敗了清軍,又在1905年擊敗了西方強權之一—俄國。日本在不到四十年的時間里面完成了整個工業化過程,而與此同時的中國,在1861年到1908年這段現代化最關鍵的時候,都在慈禧的昏庸統治之下。1840年雖然是英國的鋼鐵戰艦“強敵號”打開了中國的國門,逼迫中國睜開雙眼面對3.0文明的到來,但是在中國被現代化的過程中,真正的“強敵”卻是日本。工業化以后的日本,認為自己已經有能力統一整個原來的東方文明中心,并以此為基地與西方抗衡,因此發動了全面的殖民戰爭,一直到1945年的二戰失敗。從1895年到1945年,中國一直處在日本的威脅和對日戰爭之中。從1861年到1945年的中國,先后被昏君和日本侵略各耽誤了將近半個世紀,一直到1949年才有了自我主導命運的機會。

如果說19世紀是現代化和被現代化的世紀,那么20世紀也可以被認為是現代化道路之爭的世紀。這一次的爭論是從原來現代化中心的失敗開始的。1920年代末,因為一場大的股市的崩潰和其后一系列美國政府財政金融政策的失敗,處于中心地位的美國進入了一場延續數年的經濟大蕭條,失業人口達到了25%。這次大蕭條因為全球化的貿易、金融和經濟波及到了世界每一個角落。自從亞當斯密發表國富論,大西洋經濟全面傳播之后,看不見的手好像第一次失靈了。新當選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出臺了一系列新政,試圖彌補失靈的自由市場。英國的經濟學家凱恩斯又從理論上全面闡述了看得見的手,即政府政策在自由市場經濟中的作用。這個時候挑戰大西洋經濟的另一種聲音出現在了3.0文明中心地帶的一些國家。德國、日本都開始認為看得見的手比看不見的手更能直接地解決目前的危機。馬克思的后繼者甚至進一步認為,看不見的手之所以看不見是因為它根本不存在。所以無論是蘇聯的計劃經濟,還是德國和日本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都試圖開啟市場經濟之外另外一條道路。這兩種模式之爭,最終導致了人類歷史上最為龐大、最為慘烈的世界大戰,無論在3.0文明中心還是邊緣的國家都被卷入戰事,無一幸免。

二戰以及其后冷戰的勝利,最終讓英美經濟模式取得了徹底的勝利。蘇聯解體之后,前蘇聯、東歐國家加入全球市場,中國也在90年代以后全面擁抱市場經濟。自大西洋經濟以來,自由市場經濟模式第一次在全球暢通無阻。二戰和冷戰的另外一個后果是讓英美的政治模式憲政民主也開始在西歐、東亞、東歐、南美,甚至印度被廣泛地接受模仿。

中國在1840年以后一直在戰爭和昏政雙重影響之下,一直到70年代末開始,才進入到市場經濟和科技發展并行的時代,并在此后的30幾年時間里,GDP飛速增長了一百多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地工業化、現代化,到了今天雖然與先進國家仍有一段距離,但是已經顯示出全面追趕的趨勢。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Copyright©創業聯合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務與客服聯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