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再次“登月” Baseline工程把基因大數據化

Google 在下(xia)一盤大棋。
縱觀幾年,谷歌蘋果三星微軟幾家巨頭在健康領域投入越來越大,勢頭愈加生猛。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緊接無人駕駛汽車,隱形眼鏡式血糖儀,高原氣球網絡服務,Google儼然開始了一項自公司成立以來最具野心,最為困難的科學項目,一個“登月”工程。Google X 實驗室開始了 Baseline“基線”項目,大量收集人類基因組標本并利用大數據合成一份完美的健康人類基因圖譜,為多種疾病的提早發現及治療提供前提。
基線工程的第一步是采集175個參與者的匿名基因和分子信息,取樣包括基因排序,血液,唾液,眼淚,尿液,以及參與者的食物及藥物代謝信息,心率,家族病史等,第一波測量過后,參與者將佩戴可穿戴測量設備,持續提供體征信息。Google將通過第三方的隱私過濾得到匿名的基因組信息。下一步將把實驗群體擴大到數千人,獲得更多更廣的基因數據。
項目領導者分子生物學家安德魯·康拉德(Andrew Conrad)2013年3月加盟Google,現在已經建立起了一支70-100人的隊伍,包括生理,生物化學,成像和細胞生物學的專家。康拉德認為基線工程處在剛剛起步階段,基因圖譜的制作和分析是一項極其艱難的工作,我們對于DNA,蛋白,酶類間的相互關系和外界的影響知之甚少,但隨著掌握的數據量增多,依賴Google 強大的大數據計算能力,研究者們可以從海量的基因組數據中獲得生物標記(biomarker)的規律,而這些生物標記將對預防,治療,制藥領域產生強大的引領和促進作用。
舉例來說,每個人對于食物脂肪的代謝功能都是不一樣的,部分人的基因組中缺乏幫助人體代謝多余食物脂肪的生物標記,從而導致早年的心血管疾病,通過數據收集,研究者們可以準確的定位生物標記在基因中的位置,確定新病人是否缺乏這段標記,及時做出準確的治療和飲食推薦。大量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既然基因組的作用如此強大,在Google之前為什么沒有人開始同樣的收集工作呢?原因很簡單,沒錢沒時間。人類的基因組及其龐大,一個基因組由十萬以上的基因分段組成,每個基因段又由成百上千個核苷酸配對組成,放在幾十年前,受集一份整套的基因組的工作量是不可想象的。2001年,第一份基因組才被排序成功,而在十年前,單單一份基因排序需要一億美金,隨著排序技術的發展,如今只需要1000美金就可以完成。但一般的公司和個人還是支付不起系統性收集基因組的。記著之前在學校學起DNA排序時,十分激動的問生物老師我們要是收集幾萬人的DNA后通過大數據豈不是可以把人體的秘密通通展現出來,老師淡然一笑:好想法,你有錢嗎?
我沒有,但是Google財大氣出,魄力十足。
有人可能會好奇當今基因排序技術的準確度,老實說,不是很高,Emory大學的神經學系主任Allan Levey在講座中勸告聽眾不要盲目花錢做基因排序,提到一位老友的故事:50歲后這位仁兄去做了一個基因排序以防基因病來得錯手不急,結果發現他的APP基因突變了,這個基因突變理論上必然導致老年癡呆癥(Alzheimer’sDisease),結果老兄喪氣地找到Levey 教授尋求解釋,經過一番測試后發現他已經過了開始發病年齡卻一點癥狀沒有,后來發現是基因排序出了差錯。這類事件時有發生,但是終歸是針對個人案例的。大數據的絕對優點就是海量數據彌補個別差錯。或許基線工程的第一波實驗結果會出現不準確的風險,但是幾年后,當實驗群擴張到千人甚至萬人的時候,通過計算足以剔除DNA中的大量無用分段和錯誤信息,將研究者的目光直接導向致病的基因段。人類的健康基因圖譜將得到越來越多的完善,接近完美。
那么關于老生常談的隱私問題呢?Google 已經建立起當今世界上最為強大的電腦和信息網絡來支撐搜索引擎和YouTube這樣強勁的數據捕獲手段,今年年底又要利用安卓涉足穿戴式設備領域,數據的掌控量之恐怖,自然會讓我們不放心Google獲得大量的基因組數據。康拉德在采訪中提到Google將與斯坦福和杜克大學的醫學院合作,兩個大學將把基線工程參與者的身份信息抹掉,把匿名數據交給Google,聽起來讓人稍稍安心一些,但仔細想想,那些被抹掉的也只是參與者的信息,Google獲得的卻是人類身體中最為珍貴的秘密,如果Google不將這些計算后的結果公開,而單獨和幾家制藥公司分享,我們作為普通老百姓可能一點辦法沒有,任由巨頭們把我們的弱點和需求看個透。
Google創始人之一拉里佩奇(Larry Page) 多次提到大數據在健康和醫藥領域的巨大潛能,常常不忿隱私法律對于人體數據獲取的制約,現在來看,Google可能在建立一個獨立的龐大數據池,僅供自己所用,直接繞過隱私法獲得數據,為其數據計算能力找到了新的用武之地。我們只能寄希望于斯坦福和杜克為大眾把好隱私關,制約Google的數據用法和走向。
Google在讓我們更清晰的了解自己身體秘密的同時,是否正在將我們趨向一個沒有隱私的時代,我們不得而知,只能猜想和等待。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biao)簽(qian)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