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传沈娜娜mv免费观看,自述被啪的最爽的一次,久久久久亚洲精品,香蒸焦蕉伊在线,国产网战无遮挡

“一起唱”創始人尹桑:90后放大了創業精神,不怕輸就不會輸

2014-08-01 項目

展(zhan)示量: 4661
“一起唱”創始人尹桑:90后放大了創業精神,不怕輸就不會輸
創投分享會注:上周六創投分享會發了《》,讀者反響很好,討論也比較熱烈,可見大家對90后創業的關注。本文為“騰訊產品家沙龍:90后企業家專場”另一位90后企業家,一起唱創始人尹桑的分享內容。

尹桑出生于1992年,“一起唱”創始人。KTV百億市場十年未變,他卻聲稱“給我一個SNS,我就能翹起整個O2O”。

以下為尹桑的講話全文。        

我有點兒憤青,但我還是一個有情懷的人,我的T恤寫著“我愛人類”。張天一說“越說什么,說明越缺什么”,所以大家也能理解我(笑)。        

今天講的題目是“我眼中的90后企業以及O2O”。

一、90后放大了創業精神

我們公司叫“一起唱”。我1992年出生,是所謂的92后一代。先問個問題,為什么騰訊今天搞的是90后企業家活動,而不是80后、85后,也不是60后、70后?我覺得這是因為90后是一股創業的生力軍,是創業精神的發揚人,代表無所顧忌,他們放大了創業精神。        

那么什么是90后的創業精神 呢?        

第一,年輕有為。年輕是創業的一個關鍵詞,如果你在阿里、騰訊、華為做了10年,50歲出來做生意,別人會說這是下海不是創業。但如果高中時開了個店,搞了個網站或游戲,賣了幾個億,這就是創業。年輕這個詞兒一定是有意思的,如果我今天說“我是一個82年的,公司100個人,幾個億的估值”。那人家就會說,“你不行,人家歐帥(陳歐)都上市美國、40億美元了”。       

第二,特立獨行。什么叫特立獨行?60后的一代搞電商,淘寶、京東,但80后的陳歐開始賣化妝品,專門為愛漂亮的女生服務。到90后就更變態了,我們賣情趣用品,不僅開店賣,搞網站,還大張旗鼓的去全國做演講,這就是特立獨行。每一個創業公司,一定是非常特別,非常吸引眼球的,這才叫創業精神。        

第三,理想主義。這個詞也很空,什么叫理想主義?有理想就是理想主義嗎?理想主義很多時候是一些別人無法理解的東西。比如當年小馬哥說,我想跟一個妹子聊天,但我沒有她電話,那我們只能聊QQ,所以我做了QQ。這也是一種讓信息更加自由化、人與人的交流更加自由化、帶有一點技術宅的理想主義。現在所有人都在用微信、QQ,我們的生活確實比20年前方便了很多。        

再比如剛演講過的孫宇晨,他做銳波,全球的價值網絡。這個理想主義就更大了。我不僅要改變一個行業、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我要改變全世界,改變全人類。讓全人類的貨幣流通、價值流通,實時免費,再也沒有阻礙。所以我覺得理想主義一定是創業精神的一個表現。         

第四,不拘小節。大家都看到我穿的T恤、短褲、拖鞋,很多人說我故作姿態,但我朋友都知道,基本除了全年最冷的兩個月,我都是穿拖鞋短褲的。這條短褲是我高中第一次創業時穿的,我立志穿它到我上市敲鐘為止。喬布斯穿個毛衣牛仔褲,很多傳統企業家就說他不拘小節。扎克伯格上市時都沒有去敲鐘,而是穿著套頭衫、短褲、拖鞋在遠程敲鐘,敲完后就說各位回去工作了,不要煩了。歷史上沒有這樣上市的,但年輕人就是這么不拘小節。他不在乎我穿什么衣服過來,我怎么舒服怎么穿。        

所以我覺得,特立獨行、年輕有為、不拘小節、理想主義這幾點,恰恰是90后的品質。90后放大了創業精神本身,所以目前社會才會關注90后創業,因為他們把這個概念本身發揮的最極致。

二、All in or Nothing, 不怕輸就不會輸        

今年世界杯的廣告,阿迪達斯的主題是“All in or Nothing”。今年這段時間,所有的企業,不管是傳統行業還是互聯網行業,全都在推崇“All in or Nothing”的精神。只有全身心投入,把我所有的時間、精力、金錢、人生、理想全都投入一件事情上,才會出成果。世界杯決賽兩支球隊都是阿迪旗下的球隊,所以年輕人不怕輸就不會輸。        

什么叫All in呢?我認為分兩種,一種是物質上,一種是精神上。所謂物質上,馬佳佳說90后不買房,我相信在座的90后肯定都反對,很多90后都有爹,都買房了。但我有幾個人生選擇,我第一個人生選擇就是這輩子一定不會買房。我現在在上海租房住,一年換一個房子,我租的房子要買的話,每平都得上十萬,但我租的話就很便宜。車我也不買,我租車開,我在美國時基本一周開一輛車,今天開保時捷明天開法拉利,很便宜的。        

如果你要考慮買房買車,你就不會創業,你會說,我要不先去騰訊做五六年,有一個技術積累、經驗積累、人脈積累?這都是扯淡,不可能的。郭列去騰訊做了一年,也沒有積累什么人脈、經驗嘛。所以有退路的創業一定是不行的,物質上一定是不買房不買車。

我不僅不買房不買車,我還不要錢。我認識的幾個80后或85后的創業者,都是拿工資的,一個月8千、1萬、1.5萬、2萬都有。但我認識的90后創業者,都是拿很低工資的。這就是第二個人生選擇,我這輩子都不會拿一分錢工資。我從創業到現在沒有拿過公司一分錢,李豐問我說,尹桑你融資都B輪了,怎么還不拿工資,拿點吧。我說沒必要,因為我覺得一個創始人拿工資的話,說明他對自己的公司股份不信任。這個概念60后、70后、80后是不理解的,他們會說工作怎么能不拿工資呢,會說我是在作秀。         

90后還可能為創業放棄高薪工作。你讓80后放棄投行年薪百萬的工作,回國創業,可能嗎?不可能。但我認識的一些90后就這樣,比如孫宇晨,他之前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讀書,這個學校非常牛,但他放棄綠卡放棄簽證放棄美國高薪工作,選擇回來創業。90后本身對物質沒有過多的依賴,也多虧他們60后的父母做牛做馬給他們創造了一定的物質積累。         

那什么是精神上的All in 呢。我是大二輟學創業,經常有人問我輟學創業父母同不同意,以后千萬別問了。因為對于我而言,輟學根本不是一個無法理解的事情。我當時的專業叫創業學,專業里的7個人全部都輟學了。所以在精神上,我們不會有這個枷鎖。我不僅自己輟學,還把女朋友也忽悠輟學了,還忽悠她父母同意她輟學回來跟我一起創業,現在跟我一起做得很不錯。所以精神上一定不能有枷鎖,一定要自我獨立,一定要去說服父母給父母洗腦。        

精神上還包括向巨頭挑戰。經常有人問,騰訊或阿里等巨頭做了這一塊怎么辦?其實90后創業者根本不在乎這個事情,我只知道我做好這個事情一定是有價值的。現在阿里、騰訊開始說,要不我們投資吧,收購吧,也不會一定要跟你搶著做,因為他們發現做的話肯定做不好。還是一點,90后相信All in or nothing,一定要All in,把所有的籌碼全部推進去,不怕輸才不會輸。

三、90后只需要被聆聽        

怎么看待90后創業?用一句互聯網的話就是不吹不黑,不要去吹捧,也不要去打壓。        

為什么不應該吹捧呢?今天我們5個90后創業者,再過三年,甚至到今天年底,可能5個就死了3個,乃至全死掉,因為創業者永遠99%都是失敗的。90后也一樣,90后沒有資源、人脈,可能最后也不會成功。我不希望有人吹捧說90后都創業了,你還在做前臺。         

但更重要的,是不應該被貶低或被打壓。我第一次見投資人,他問我:“你父母是誰?”我說:“我父母是誰關你什么事兒?”他又問:“你知道比爾蓋茨父母是誰嗎?”我說:“我知道比爾蓋茨父母是誰,但他父母關我什么事?”他的意思是說,你是年輕創業者,沒有資源沒有經驗,一定會失敗。我認為這是非常不合邏輯的,所謂在商言商,你做投資的話,就看項目嘛。所以投資人和媒體不要戴有色眼鏡看90后創業者。         

最后一點,90后甚至都不用被理解。這點可能有些人不理解,很多人說想理解90后在想什么,想讓自己變得更年輕。但我覺得其實不用理解,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價值觀,每代人的想法,90后只需要被聆聽。        

 IDG的合伙人李豐和我說,90后一定有什么火的東西。我說彈幕火,他問彈幕是什么,我說就是看視頻的時候上面有字飄過去。他說你回去幾個吧,我就把“中國電是屎”這樣的東西發了幾個給他。他看完說,說這是啥傻X玩意,這個東西能看嗎?屏幕上全是字,沒有一點圖像,你是看字呢還是看視頻呢?他無法理解,但最后還是很迅速地投資了這家企業。

我覺得很多時候,70后大叔、60后大叔,其實不用理解我們在做什么。比如說他們過會的時候,IDG這幫老人周群、熊曉鴿都不懂這個東西,一看他們的UV、PV,每天都三四千萬的PV,400萬的UV,他們說這事兒可以,擠進中國前幾的網站了。我剛才講的所有東西你們也不用理解,比如說我說不買房,你們肯定很多人說裝,這個人講假話。你們不用理解,你們只要聽就可以了,時間會證明一切的。

四、新的時代一定會有價值        

之所以說不用被理解,是因為每一代都有著不一樣的生活體悟、需求感知和未來愿景。比如70后一般在40歲左右心態產生變化,因為市場化到了一種非常飽和、極端的狀態,同樣北大畢業,有人40做了保安,也有人40做了高官、老板。所以40歲的70后會跑去泡清華校花。

80后是在20到30歲的時候,心態產生變化,他們開始看什么《北京遇上西雅圖》、《老男孩》、《致青春》、《那些年》,一把鼻涕一把淚,好心酸。因為他們中學、大學時還是很單純的,學生之間還是有友誼的。畢業以后有人靠關系進投行了,有人當公務員了、出國了、賺錢了,有些當時成績很好的人,反而覺得比不上別人了。所以他們30歲的時候就可能開始看這種青春電視劇,說我們當年怎么怎么著。        

90后覺得這種什么“致青春”太土了,青春有什么好懷念的,哥當年已經混的很開了,沒什么單純的東西。90后在中學時就已經非常兩極分化,有錢沒錢,有權沒權。我南外畢業,當時班里有一個正部級子女,還有一個千億市值公司的公子,那個公子上學的時候,門口站四個保鏢。當時大家都知道他是教師的兒子、老板的兒子、掏糞工人的兒子,他沒有父母……各種各樣他們都知道的。他們已經非常兩極分化,早把這些看得非常清楚。        

所以不同的年代的人生活體悟不一樣,促成了不同的商業模式。比如70后們開始搞一個不三不四的生意了,80后開始愛看青春電影了,他們希望看到突破、理想主義、兄弟友情、純潔愛情。但是90后對這些卻根本不感冒。再舉個更加商業化的例子。60后、70后這代企業家,他們做淘寶、做京東、做攜程、做搜房,是因為那代人對物質的極度匱乏有深入骨髓的理解。他們知道物質不流通、信息不流通的害處,所以他們把信息公開化,雙方公平化,才有了交易公司。他們知道人與人聯系多么困難,才有了QQ、微信。所以他們的商業模式,跟當年的年代是很有體悟的。但這些,90后并沒有體悟。        

和60后、70后不同,90后深入骨髓的體悟,可能是沒有隱私。父母天天管我,讓我上補習班,那我和別人家孩子比。所以他們對隱私、對個性化、對更加互動的社交、更加有趣的游戲更感興趣。馬云也好,馬化騰也好,他們是無法理解的。比如馬化騰說他現在都不理解為什么閱后即焚(Snapchat)這么火,但在美國,所有中學生、大學生都在用閱后即焚。所以說新的時代一定會有價值,這是深入骨髓的生活感悟,而不是一個流于表面的商業模式。

五、90后的缺陷        

首先是帶有幻想主義,自我價值的邏輯非常成熟。比如馬佳佳對整個商業模式有她的自我邏輯,叫邏輯自治,但是我們外人看起來就是一坨屎。同時也容易帶有色眼鏡看別人,比如說別人的公司是吹牛逼的、扯概念的。我覺得這不是一個壞現象,也不是一個好現象。有自己的價值觀是好事,但還是在商言商。畢竟創業還是看你能做的事情有多大,能給人類帶來多大價值。        

其次是容易遭遇瓶頸,管理瓶頸、商業瓶頸、理想瓶頸。第一就是管理瓶頸。很多年輕優秀的技術工程師或設計師,去了一個90后的公司,做了兩個月發現90后的老板特別扯淡,整天罵人,脾氣不好,一點兒管理手法都沒有,張三李四成群結隊搞幫派斗爭。所以我覺得90后創業者一定會遇到管理瓶頸的。我公司近100人,我是最年輕的。我們最大的員工55歲,他帶一個部門,我們總共有近16個部門經理。怎么管理比自己年紀大的人,是90后創業者可能面對的一個管理瓶頸。       

第二是商業瓶頸,就是這個東西能不能賺錢,怎么賺錢?畢竟“我有一個理想”是沒人會投資你的。最后是理想瓶頸,我之前兩個公司都賣了,第一個沒賣多少錢,第二個賣了不少錢,現在算是財務自由,所以我不拿工資也沒關系。但是如果我下面再想干一個事情,我的夢想到底是什么?我遇到非常多的90后創業者,他們對理想已經開始產生迷盲。我不愁吃、不愁穿、不愁理想,我生活中什么都有,大家都對我關懷備至,我也有很多員工,但是我到底想做什么?        

你看60后的創業者,李嘉誠也好,柳傳志也好,他們能干到70歲、80歲、90歲,依然像牛、馬一樣在前線干著非常苦逼的事兒。但是很多年輕創業者做一件事,相對成功以后就不會再去往更深層次追求了。有時候會不知道自己的追求什么,改變世界還是賺錢?或者名利雙收?他們是沒有非常切實的理想的,這也是一個問題。所以我覺得最后的情況是,永遠只有這個行業里面最強的人,才會存活下去,別人一定會被淘汰。

六、改變世界一定要做O2O

最后介紹我自己,我高一去美國讀書,高三第一次創業。本科專業是創業學,全美僅有兩所學校有這個專業。學校非常好,會教一些非常實用性的東西,比如第一堂課就帶著學校十萬、百萬美元的單子去跟別人談,真正對學校這些錢負責。

他們告訴我,創業是一種生活狀態。專業七個人最后都輟學了,有的開了按摩店,推著小車挨家挨戶的移動互聯網按摩店;有的開了游泳池,他喜歡游泳,教所有人游泳。我是唯一一個互聯網創業的。所以創業不一定要做一件很大的事情,創業是一種生活狀態,是對理想的追求,對細節的不在乎,對創造力、對純粹產品的追求。        

我當時做了兩個企業。第一個是做本地家政O2O,就是把墨西哥黑人大媽送到學生宿舍清掃party后的殘留物。第二個是生活用品配送,把大超市一些價格極其低廉的東西送到宿舍。比如學校一瓶水賣1.99元,我們在超市發現36瓶水賣1.99元。或者電池價格很低廉,但要100節以上起賣,沒有人需要那么多電池。我們就把電池拆分開來,把洗發露、可樂、薯片等全部拆分開來,送到宿舍去賺錢。        

我的想法是,要改變世界,一定要做O2O。為什么這么說?簡單來說,你會發現你的生活和10年前是天翻地覆的,你通過手機打車、訂酒店、買東西、充話費、聊天、視頻對話,通過手機可以做各種事。但所有的線下消費,不管是唱歌、電影、按摩、健身,和10年前甚至100年前幾乎是沒有區別的。        

比如我們現在做的一起唱,完全改變了整個線下KTV的唱歌體驗。進入KTV后不需要找服務員,手機掃碼,房間開好。進去后不僅可以唱歌,還可以打德州撲克、玩斗地主、用手機開賽車、打FIFA、玩跳舞游戲、殺人游戲等等,甚至可以和別的包廂的人社交,把整個KTV變成一個社交包廂。        

我相信所有線下服務行業,美容美發、健身球館或是吃飯,都會被改變的。我們希望帶來革命性的消費體驗,帶來跨時代的未來。        

謝謝大家。

以下為“騰訊產品家”與尹桑的Q&A。

騰訊產品家:一年獲得三次IDG融資,怎么做到的?
尹桑:這個故事李豐也講過很多遍了,就是李豐當時開一個會,中間出來抽根煙。我正好跟他約好聊天,大概三到五分鐘,他抽根煙的時間,就定下來了。只要你把你的產品講清楚,把你的思維邏輯、模式擺出來就可以。

騰訊產品家:公司員工一般多大年齡?
尹桑:32到35歲。

騰訊產品家:怎么管理?
尹桑:合伙人主要有四個,都是我的好朋友以及女朋友,所以不會有什么矛盾。員工的話就需要你用夢想和能力去征服,讓他知道這個事情是你想做的,而且能做好。

騰訊產品家:怎樣保持創業的興趣?
尹桑:我覺得創業的人一定是享受創業的,如果不享受的話,一定不會做下去。這樣如果自己做的事情是在非常高壓的情況下,至少可以安慰自己說,我做的事情是我愛的。如果不愛的話,壓力爆發、危急關頭或低谷時,就容易放棄。

騰訊產品家:你在南京跑了80多家店,接下來要跑遍全國嗎?
尹桑:那是兩年前了,現在我們在上海、北京、南京等地都有了團隊,團隊在做。

騰訊產品家:現在每天在做什么?
尹桑:管理,我每天要給16個同事發郵件。

騰訊產品家:從不同團購公司挖的人會形成派系嗎?怎么管理?
尹桑:有些人比較淳樸,有些人比較方法論,每個人性格不一樣,要看具體細節。目前來看,地面團隊還是比較好管理的,因為我自己也做過技術、運營、銷售,別人會更信服一點。

騰訊產品家:所有事情都是自己來,沒有第三方機構來做?
尹桑:從服務器、硬盤、ERP、觸摸屏,都是我們自己在做。

騰訊產品家:怎么給自己開工資的?
尹桑:我不拿錢,花的都是以前自己創業的錢,前兩個公司的錢基本幾十年花不完。

騰訊產品家:對自身的短板有什么思考?
尹桑:我認為能發現的問題都不是短板,如管理問題,可以招職業經理人。怕的是發現不了的問題,比如張朝陽、丁磊現在為什么發展不下去了,他們自己不一定發現得了,這才是最大的問題。

騰訊產品家:能把流量作為評價你的一個坐標嗎?
尹桑:產品的概念包括流量,把產品做好一定有流量,流量只是運營能力的第二點,這些細節很復雜。

生于1990年或以后,已經創業,具備有種的產品、有趣的表達以及有料的創業理念。如果你是這樣的人,或認識他們,請聯系騰訊“90后企業家全球俱樂部”。聯系人:何華峰,郵件1540670644@qq.com;范晶晶,郵件mickeyfan@tencent.com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Copyright©創(chuang)業聯合(he)網(wang)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務與客服聯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