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传沈娜娜mv免费观看,自述被啪的最爽的一次,久久久久亚洲精品,香蒸焦蕉伊在线,国产网战无遮挡

798藝術園區:過度消費之后,還有未來嗎?

2014-08-02 項目

展示(shi)量(liang): 4746
798藝術園區:過度消費之后,還有未來嗎?
創投分享會注:傲嬌點說,包括創投分享會君在內的很多媒體同行,最討厭那些在798藝術區開發布會的科技公司了。這個被舉著單反的文藝小清新們傾慕的園區,走過了變化猛烈的商業化之路,以至于很難再嗅得出其藝術的本真氣息。原文系《》“中國藝術園區系列調查報告”的第一期,創投分享會略做了編校。

文 / 徐佳和

798藝術園區十年之路也是中國藝術園區發展的一個縮影,對于正在各地大興土木的藝術園區,當下面臨的問題究竟是什么?藝術從來不是經濟發展策略制定者考慮的重點,但是,一個藝術區被蜂擁而至的時尚集團和高級百貨公司所帶來的高房租擊垮,這要怪罪于商業化嗎?

每天清晨上班高峰時段,北京798藝術園區門口的天橋上,一批批白領睜著惺忪的睡眼,手提塑料袋里裝著的早飯,臉色漠然地涌入新近建成的電子城。電子城的拔地而起是2004年798這片土地的主管方急急火火賣地一次性收入的結果。如果,能夠有個完整而長遠的規劃,也發展成藝術園區與現有的798藝術區毗鄰,那么其帶來的經濟利益可能遠遠高于賣地收入,且收入將是恒久的。

近日,位于798藝術園區內的亞洲藝術中心又因房租之爭被物業方強行斷電斷水。

北京798藝術園區是個熱門話題,中國當代藝術在此處歷經十余年,798見證了一個中國當代藝術由“地下”或者“半地下”的狀態,轉入“地上”,又從“地上”,急吼吼一路不回頭地向著商業化狂奔的過程。

目前被稱為798藝術區的這片廠區,地處北京東北郊區,是原電子工業部所屬706、707、718、751、797、798等6個廠的所轄范圍。798廠的建造曾得到了前蘇聯的幫助,由民主德國設計,廠房屬包豪斯樣式的建筑。工廠在1951年建成,建國初期這個工廠用來生產軍用的電子設備,曾是共和國的驕傲。從1950年代末到1964年,這個區域曾經叫做“718聯合廠”,全稱為“國營北京華北無線電器材聯合廠”。整個廠區至今還留有工業時代的大車床、通風管道、控線板以及下水道。

2002年,陸續有藝術家到此安營扎寨,此后三年,成為798的黃金時代,時至2008年北京奧運成功舉辦,經濟危機相繼而來,有畫廊和藝術家承受不了逐年高漲的房租而撤離家園,換來更龐大更擅長于商業運作的藝術機構,以及餐飲業的日漸興盛,不斷地有疑問在798上空云集:798,是誰的呢?

人們常常拿西方藝術園區的興衰與798相提并論,但是,縱觀西方幾個著名藝術區從誕生、繁榮,再到衰敗、死亡,經歷的時間至少是798的2-3倍,且距離當下的時代越遠的藝術區,越能成就經典與傳奇,而距離當下越近的藝術區,越多遺憾與不當。然而,西方藝術區的歷史至少有兩點我們目前無法企及,一是他們的消亡無法怪罪于外部的“拆遷”;二是西方的藝術區沒有死于政府控制的壓力。

798的各方利益糾葛,也是今天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藝術不是經濟發展策略制定者考慮的重點,但是,一個成熟的社會擁有很大的文化包容性以及豐富的生態,一個藝術區還沒來得及從藝術家的自發聚集到進入其的黃金時代,就已經被蜂擁而至的時尚集團和高級百貨公司所帶來的高房租擊垮,這一切都要怪罪于商業化對藝術區的侵蝕越來越快嗎?

衡量一個藝術區的價值不在于它是否還活著或者活了多久,而是看它曾經發生過什么,在藝術史上留下了什么。從這個意義上來說,798藝術區的存在,哪怕以比切爾西更快的速度被旺盛的旅游者吞噬、在商業化的逼迫下節節敗退,它對于中國當代藝術史都是有意義和價值的。

798回溯:“破爛”里尋找價值

2000年,時任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副主任的隋建國和美院同事于凡在當時的國營706廠(現為北京798藝術區一部分)租用了一個80平方米的工作室。同年12月,由原來700、706、707、718、797、798代號的國營工廠重組為北京七星華電科技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將大量閑置、破舊不堪的廠房對外出租。

2002年2月,美國人羅伯特(Robert Bernell)租下了120平方米的回民食堂開始創辦國內第一家專營現代藝術圖書的書店——Timezone8(東八時區)和中國當代藝術網站,網站經營不善,于是把空余出來的平房分租給其他很多別的藝術家。同年3月,剛從日本回國的藝術家黃銳租用了一個大車間,并很快將日本東京畫廊引進到自己工作室旁邊的一個400平方米的車間,成立了B.T.A.P.“東京藝術工程”,使之成為最早入駐798的畫廊機構。馮博一在東京藝術工程里策劃了第一個展覽,名為“北京浮世繪”,以城市變遷為題材,反思后現代主義式的消費時尚文化在這個時代的困境與荒謬。被“北京浮世繪”吸引到場的藝術家,他們的目所能及之處都是空置的廠房。

同年8月,徐勇主持的時態空間進駐798,這個遭到拋棄的軍工廠里到處都堆積著沒主的破爛,任塵土遮蔽掉其原來的模樣,墻壁斑駁得分不清顏色,隨處可見無處知曉用途的零件,幾十年沒有擦洗的廠房難以找到一塊完整的窗戶。

那段時間798仍處于默默無聞的階段,徐勇呼朋喚友,但這些朋和友看了798的狀態之后卻沒有人愿意與之同往,“一是當時與藝術家的收益相比,798的租金比較貴,二是這個地方還很偏僻,大家對于798看不見的未來抱有什么希望,覺得它根本發展不起來。”徐勇對《東方早報·藝術評論》記者回憶當年情況。

那時,798工廠尚未完全停工,藝術家工作室的一旁還在加工機器零件,成天有機器的轟鳴聲作伴,穿著油膩膩工作服的工人滿處在空間里轉悠。如此的“破”卻特別符合徐勇對于藝術環境的期望,他讓陪同人員打開了所有能出租的房間,一口氣都租了下來。

“別看這些廠房那么破爛,都是中國人文歷史的一個組成部分。胡同是北京城700多年歷史的一部分,798又是建設新中國的工業化歷史見證。在當時的規劃中,這些廠房最遲將于2005年就要全部拆除,且詳規都已可見。哪里有什么樣的高樓拔地而起甚至都有了模型。所以我的租房合同也只簽了三年,明確三年之后廠房要拆,你們都得搬出去,但我們沒去多管這些。”徐勇說。

“再造798”,一語成讖

2003年,798首次對外公開的大規模藝術活動“再造798”開幕。十年前,能夠廣而告之的當代藝術活動如此稀少,只要稍有風吹草動,獲知點消息,人們便紛紛前往。2003年,時處非典時期,尚有三四千人到場,令“再造798”成為北京有史以來最多人參加的一次公開的藝術活動,報道見諸國外眾多媒體。

“再造798”展覽過程中,宋莊的藝術家也來“湊份子”。大家都覺得“反正在這個活動里不管主辦方邀請我或者沒有邀請我,反正我來現場做活動,展示一些作品,未嘗不可。”時態空間門口有一幢20多米高的樓房,從樓房頂上懸下一塊特別大的噴繪的攝影作品是三個呈一字排開的裸體男女,兩個男人中間站著女人,三具活生生的肉體就那么勾肩搭背坦然地直面來往的觀者,攝影作品名為《水稻切割》。這個作品一下子令大眾嘩然。

藝術家們覺得發生的一切很正常,也很好笑,但是工人們卻受不了了,有人開始出言不遜,并逐級向上匯報。隨后,藝術家們就受到了來自廠方的警告,必須把攝影作品摘下來,原因——“淫亂”。于是,藝術家們拿刀子把圖片上兩男一女的生殖器部分挖去,照片上幾個黑漆漆的窟窿也成為藝術作品的一部分,從展覽開始展到最后。

“再造798”仿佛一個預言,一語成讖,798自此“被發現”了,陸陸續續有畫廊進駐,有藝術家工作室搬入798,到2003年,就有了長征空間等入駐。

“現在不是798養藝術家的時候”

作為最早一批入駐798藝術園區的藝術家之一,盡管蒼鑫早在2008年就從798退出——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園區內非專業的參觀人流實在過于兇猛,二是因為當初租下的798里的空間太過狹小,對于做行為藝術的蒼鑫而言需要尋找更大更便宜的地方,但是蒼鑫的言語中對798的情感中依然充滿了矛盾:

首先我們在這里生活過,對這里肯定是有感情的,而且有很多機構、朋友都是我們介紹進去的,當時大家感情十分融洽,相對比較純凈,沒有現在那么魚龍混雜。現在進來都是小攤小販,來參觀的大部分人都是學生、旅游者。當時我們藝術家自發聚集的時候動機很純凈,吸引了美國時代周刊等等國外媒體前來報道,那會兒很多人是拿著報紙來的,都是很專業的人士。現在可不行了,中國人沒有這個閱讀美術的規則教育,很多人去摸藝術品,這在西方是不可想象的,所以必須有人一直盯著參觀人群。
現在蒼鑫的眼中,798還能算作一個展示當代藝術的據點,因為,在北京,能夠集中展示當代藝術的美術機構,除了798園區那幾家之外,今日美術館尚可以算得上,而中國美術館內基本沒有中國當代藝術的立足之地,主要展示的是“花鳥魚蟲”等傳統群眾喜聞樂見的項目。

798管委會主任張國華原先在朝陽區文化局,見證了798藝術園區的每一步發展變遷,他對于記者和許多常常出沒于798的藝術愛好者如今在“咖啡館餐館堆里找畫廊”的觀察并不認可,“園區里的畫廊根本沒有減少,也沒有增加”,他說,“餐飲小飯店基本也不允許增加,佩斯、香港當代藝術館、林冠藝術中心,都在!去年有人賣冰淇淋,都給轟出去了,人家投資了五六萬塊錢的機器呢。你覺得餐廳咖啡館多了,可能是因為餐飲方面開得比原先正規了,原先小,不起眼。實際數量并沒有增加。”原來曾經有一家聯合畫廊試圖改賣房地產,被管委會強令撤去,

798是一個那么多藝術家進行創作的環境平臺,怎么能賣房地產呢?798里有一個準入制度,否則麥當勞肯德基進來豈不是更掙錢?大品牌進來也更掙錢。
前幾年,空白空間離開,去年,房方的星空間撤出798。張國華所知道的大概就這么幾家,但是很多藝術家的離開他也心知肚明,“那么多烏泱烏泱的人來參觀,讓藝術家怎么安心創作?現在還有孫原、彭禹、趙半狄、劉小東、喻紅等20多位藝術家留在798。798成為展覽展示當代藝術的空間,而不是因為哪個藝術家在這里,藝術家的名牌效應已經喪失。現在不是798養藝術家的時候了。”

過度消費,誰為未來負責?

七星集團是2001年798國企轉型以后形成的一個物業公司,來統一監管798藝術區。798藝術園區有三方利益角逐,一方是管委會即政府,他們并不想通過這個地方營利,798聲名遠播所帶來的效益,遠在稅收之上。另一方是798廠主物業,即廠房擁有者。第三方才是藝術家群體,而第三方相比較前兩者,顯然,只能屈居為“弱勢群體”。

原來位于798的二號路上的四面空間呈東西向,在唐人畫廊的對面,798創意廣場的旁邊,園區的地理位置絕對屬于“黃金地段”,其主持人蘇丹同時在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任教。在蘇丹的計劃中,四面空間基本上是免費提供給有學術價值的藝術活動。像這樣的藝術空間如今在798已寥若晨星,顯然不再是主體性的存在,現在,為了能夠跟得上快步上漲的房租,剩下的大多數畫廊和藝術機構可能還是以經濟利益為首要目的的“賣場”。

盡管四面空間進駐798園區10年有余,依然被上漲無上限的房租逼迫,面臨被隨心所欲地發配到另一個破爛不堪、完全沒有裝修過的空間一切重新開始,所以,“卷鋪蓋走人”是其必然的命運。整個過程有過爭取,有過談判,結果依然無法改變——酸楚的告別,接受《東方早報·藝術評論》記者采訪的當天,恰好是蘇丹與798管委會談判未果的那天,他的言語中不乏悲壯與憂慮:

現在一方面中國倡導國家文化要走向世界,但從現實來看,我們對文化產業運行的規律和規則,幾乎是一無所知。
798最黃金的時期是2003年到2005年,因為園區特殊的條件,它為當代藝術的發展提供了一塊沃土。2005年開始,敏感的資本就嗅到了其中的利益所在。蘇丹覺得,物業管理方從來不用公平、平等的方式去對待藝術機構、藝術家,“非常粗暴地像對待難民、集中營里的俘虜一樣對待藝術家群體和機構,因為物業管理方是這個地方的主人,因此他們要比一般的商業規則要更苛刻、更殘暴、更血腥。”

去年,蘇丹做了一個提案交給北京市政府,提案中提出——北京市投入了這么大的預算來扶持文化產業,應該扶持那些非營利的民間藝術機構。蘇丹解釋:“因為我覺得他們是中國文化復興的希望,體現了我們的一種自覺。”今年,他針對這個情況又做了一個提案:要求北京市政府關注798出現的不良現象,

北京作為中國藝術家最多、最集中的城市,各方面都很集中,高枕無憂,危機感實際上是存在的。在后現代的文化倫理里面,即使占盡了優勢,也要善待共生的群體。國家、社會、個人,還有一些小的機構,他們是共生的一個關系,總要互相幫扶。藝術社區,在某種程度上來講就是一個生態系統,這個生態系統要為里面所有的東西提供一種庇護,這種庇護可能是制度上的、經濟上的,可能是態度上的。
從這一點上來看,798在生態系統上能夠起到的庇護作用是欠缺的。所以今天看到的798,是大眾文化里面對藝術社區一種理解,一種扁平化的表現——覺得這個地方能看到奇異的現象,那就是藝術。

798管委會主任張國華在接受采訪時反復強調,“希望798在功能性方面能夠有所提高。”何謂功能性?即國際文化藝術交流要上個臺階,文化藝術交易要成為其中的一個方面,公認的最好的藝術品要在這里展示。“798功能性的提高就是要打造最大的交易市場、拍賣市場。如果798保持原狀,它只不過產生一個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但所謂的話語權并不能夠創造直接的效益和稅收,而任何一個國家和公司在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上,更看重的是效益。藝術家機構本身也是通過推薦作品產生效益,離不開效益。畫廊經營上,藝術品交易也不開發票,國家基本上拿不到什么稅收,那798的存在有什么意義?”

上級主管部門對于798的稅收每年都有增長要求,而目前的798除了出租房屋沒有別的經濟增長點,于是798物業方就只能漲房租,“吃的都是‘瓦片經濟’,誰都離不開這個。可一再漲房租,會把藝術家都給擠跑的。我也只能協調。”798管委會在幾方利益糾葛中似乎只能無奈地起到一個協調作用,“引導798的功能性提高”,而對于房租的一再水漲船高卻無能為力。“市場經濟規律決定房租的高低。”張國華說,“798現在創造的只是影響力,沒有創造GDP,怎么能把影響力變成GDP,是我們有關部門應該做的工作。”

但是,798的資源開發就像開發富礦,開發之初需要慢慢地開采,建設好基礎設施,可是798的所作所為,讓人想起來電影《讓子彈飛》里的臺詞:“今后九十年的稅都收光了”,沒人對未來負責。

來自藝術圈內部的崩潰

2006年2008年藝術市場興起,不僅僅是798園區里,中國當代藝術品價格都賣得奇高,銷售機會比較多,很多依托798的藝術家發了財,于是相應的798內房價也節節上升,炒到了一平方米每天7-8塊,甚至10塊。

從藝術家自身的創作來看,藝術家的生活可以潦倒、叛逆、不羈,但是必須謹守一條底線,即把自身的藝術家身份與工匠有所區分——藝術家從事研究與探索,在前進中他們沒有現成的道路,為了達到目標,他們必須探索。而工匠和手藝人,他們的目標明確,達到目標的道路是現成的,就擺在面前。如果藝術家們為了滿足市場與資本的需求,一再重復自己的成功作品,一再重復同樣的符號,一再重蹈舊路。那么一個藝術圈就會從內部腐朽,無需強拆和驅逐,藝術區已然內部崩潰。

對藝術家藝術作品的認同,其實是對其價值觀的認同。如果其創作環境已經變了,一個百萬千萬富翁依然再重復多年前的概念內核,如何讓觀者再來認同所創造出的價值呢?徐勇說:“大家能夠認同F4,是因為大家認同那段時間的藝術思潮,綜合感覺。社會學的意義遠遠大于藝術家運用的形式語言、技術的意義。那時候的創作狀態和生活狀態是一致的,所以在作品中大家看到的概念結構情感結構都是真實相吻合的。但是現在,他們的生活狀態已經完全變化了,許多工作都是別人在代筆,那么這就是虛假的,不光是語言的重復,連情感結構都是假的,繼續復制除了商業炒作,剩下的就是無能。”

2008年前,中國概念在全球特別強勢,中國資源還是比較廉價的資源,薩奇、希克都買了不少中國廉價藝術品,但全球金融危機一過,他們立刻就拋,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前面所述的概念直線下滑,并開始衰敗。作為金融衍生工具的藝術品也遭到拋售,拋售的方式不一樣,2009年薩奇的倫敦新畫廊首展是以“革命在繼續”為題的中國當代藝術品,展完之后的一大動作便是拋售。尤倫斯夫婦也是在2009年準備撤出中國,苦于沒有找到下家始終無法脫開手。2009年,798過渡到徹底商業化,很多畫廊藝術家撤出,物業拼命抬價。同時,798處于無序化發展狀態,除了房價的節節攀升,商業的泛濫以外,798為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還有許多無法擺上臺面的暗箱操作,包括二房東的問題、把房子租給自己人等等。

對798物業方而言,他們的訴求都是商業利益,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對于藝術的良性發展漠不關心。798目前所面臨的最大發展困境是,資源土地都是屬于798物業,管理權也屬于798物業。而在西方,這兩者是分開的,如是作為,便不會以利益最大化放到最優先的位置上。

在798管理者的話語中,798的藝術家與藝術機構都掃入“不良租戶”,因為每次漲房租總會引起這些人的反彈,且這些人的背后沒有大資金大機構的支持,于是這些798原始的創造者被視作眼中釘。除了悅美術館、萬壽臺這樣的大型美術機構背后有強大的資金支持,其他形式的美術機構或者個人藝術家以后再駐留798似乎已經不復再有最初的意義。

再過十年,798藝術園區也許就將在房地產和旅游項目商業運作中消失不見,它在中國當代藝術的進程當中的意義,并不僅僅囿于藝術創造的本身。在798興起之前,中國當代藝術處于一個半地下的狀態,798藝術園區是中國當代藝術對于公眾社會啟蒙教育的一個平臺,在此地,中國當代藝術媒體化,公共化、合法化,且既成事實。在798里,讓公眾看到當代藝術在現代社會中對人的思想意識開放的意義,它的開放度,也是中國北京對于文化意識形態的一個標桿,但是,到今天,798作為中國當代藝術合法化的最初使命已然結束。在基金會制度建立的遙遙無期,產權沒有私有化的情況下等等頂層制度沒有設計出臺之前,只能徹底旅游區化也許就是798的未來圖景——畫廊劣勝優汰,只要有錢就都能進駐798藝術園區,畫廊內部餐飲禮品店化……在未來,798就會像門口的電子城一樣成為房地產巨頭一擲千金的豪賭之處。

又到了一天清晨上班的高峰時段,在798藝術園區門口的天橋上,一批批白領睜著惺忪的睡眼,手提著塑料袋里裝著的早飯,臉色漠然地涌入與798毗鄰的剛建成的電子城,在年輕而富有朝氣的“鄰居”的注目下,798迎來了新的一天,那是它在已然喪失了進取的活力之后的余生的又一天。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Copyright©創(chuang)業聯合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務與客服聯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