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與如此龐大的市場規模相比,我國集卡運輸行業的效率卻十分低下:我國貨車平均有效行駛里程300公里,而美國可以達到1000公里;空載率達到37%,與德國13%和美國10%的空載率形成鮮明對比;車輛停車配貨的間隔時間平均長達72小時左右。行業傳統(tong)的(de)運(yun)輸(shu)模式存在(zai)著主體(ti)的(de)車(che)隊卻(que)過于分散,車(che)隊數量多,但單一車(che)隊運(yun)輸(shu)規模很難達到貨(huo)代的(de)要(yao)求的(de)問題(ti)。另外,由(you)于集(ji)卡運(yun)輸(shu)行業的(de)特性,還存在(zai)著車(che)隊整體(ti)素質較低、管(guan)理(li)無(wu)序、服務質量無(wu)法保證和(he)行業信用缺(que)失、貨(huo)運(yun)信息(xi)物流信息(xi)的(de)不對稱等問題(ti)。

隨著互聯網(wang)的(de)普及,貨運行業(ye)信息透明化需求的(de)進一(yi)步提(ti)高,催生出了(le)車貨匹(pi)配需求。市(shi)場上(shang)車貨匹(pi)配平臺都在(zai)嘗試解(jie)決(jue)目前行業(ye)面(mian)臨的(de)困(kun)境,進一(yi)步提(ti)升集卡(ka)運輸的(de)服務質量。目前車貨匹(pi)配市(shi)場按(an)照線上(shang)線下區(qu)分為兩(liang)類:
集卡運輸高度集中于9大港口城市,相比貨運全國各地都有需求而言,更容易整合和規范化各地的資源,并針對不同城市采取不同運營模式,避免“水土不服”的現象影響公司運營。自2014年至今,國內已出現200多家物車貨匹配平(ping)臺(tai)(tai)企業,隨著這些企業的(de)(de)發展,正在(zai)逐漸(jian)滿(man)足公路貨運雙方旺盛的(de)(de)物流需求(qiu)和節(jie)省供需雙方時(shi)間及成本、整合物流資源的(de)(de)要求(qiu),同時(shi)達到了節(jie)能(neng)減排(pai),改善(shan)環境(jing)的(de)(de)目的(de)(de)。車貨匹配平(ping)臺(tai)(tai)將會不斷發展,逐漸(jian)替(ti)代傳統集卡行業運輸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