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米粉潑點涼水:小米4的工業設計評測

小米4前天發布,雷布斯從我身邊經過的時候,我都驚覺,好瘦!整場發布會下來,明顯的感受“小米好累,雷軍好累!”
長達2個半小時的發布會,接近80%的時間都在闡述“一塊鋼板的藝術之旅”,近乎冗長的向所有媒體、米粉,供應商,同行科普怎么把一塊在普通不過的鋼板打造成一件藝術品,定位孔、用來消除應力的孔、水滴測試、膜內轉印等專業詞匯取代的一如既往的跑分。雖然PPT里還是調侃的來了一句“不服跑個分”,但連雷軍自己也知道跑分這件事情對于用戶的價值并不太高。
在這場馬拉松(song)一般的(de)(de)發(fa)布會后半段,連我都能明顯感到雷軍的(de)(de)疲(pi)憊(bei),本來最顛覆的(de)(de)小米手(shou)環卻(que)成為(wei)雞肋。
作為一個工業設計師,今天我不會說任何操作界面和營銷的問題,就說說小米4的工業設計,真的有那么牛逼么?
【開篇】機如其人——不懂CNC的CEO不是好工程師
雷軍強調小米4經過100多道工序完成了一個由“窄邊、亮邊、直壁和底部弧面”構成的iPhone4還復雜的邊框結構。新的產線投資超過19億,發布會的核心內容就是“工藝”和“手感”,分別對應理性制造和感性體驗。
仔(zi)細觀察,你會發現小(xiao)米4的(de)亮(liang)邊比iPhone5要(yao)厚,也更亮(liang)。
喬納森·伊夫若干年前提交給喬布斯的第一版iPhone原型機設計的時候,使用了一個類似的亮邊效果,喬布斯端詳許久告訴伊夫:“我不希望邊緣的設計太突出,我希望用戶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屏幕上。”
“大道至簡”,如此費心思做出的亮邊,真的是更好的設計?
【第一篇】一塊鋼板和兩塊玻璃——全憑手感
摸一下小米4的邊緣,非常鋒利,真的就像菜刀。不銹鋼的材料屬性就是如此,雖然在底面處理上,小米使用了一個弧面邊緣(底面與手掌接觸多,柔和一些給人感覺更好),但是上表面卻是極為鋒銳的,如果說iPhone的設計理念是讓屏幕如一汪湖面向無限遠處延伸,那小米4就是一個精致的蓄水池,嚴格劃定了邊緣的界限。
再看一眼錘子,使用了一個經典的漢堡包式的設計,兩塊玻璃夾著中間的元器件。大家可以注意一個細節——用手指去摩擦錘子手機的側邊緣,雖然精密卻不割手,整個側面是完全平整的,不會讓你真的感覺有三層的階梯感。這么一個隱晦的細節,實際在工藝上是極難的,老羅在這一點上的“情懷”,不管你怎么想,我是信了。
一個溫潤如玉,一個利如刀鋒,你喜歡哪種呢?
【第二篇】美學偏執狂——對稱與否
如果沒有錘子,恐怕更少人會去在意手機邊緣各種功能按鍵和開孔的位置、弧度是否中心對稱?顯然,雷軍不買賬,小米也沒有把對稱作為產品美學的重要部分。
設計一款手機,全部需要經過一個2D效果圖繪制的過程,而電腦繪圖過程中,追求對稱和手機邊緣的光潔性無遺會提高整個設計稿的美感。
但在實際加工過程中,幾乎所有的對稱性都要讓步工程技術。如果用戶都不在乎這些細節,廠商又何必煞費苦心(關鍵會增加大量的成本)呢?
幾張簡單的對比,我們看看一個對稱偏執狂和所有手機細節都需要親自把關的CEO態度上的差異。
看完(wan)之后,你自己來決定(ding)是否(fou)會為了“對(dui)稱(cheng)性”而多掏(tao)1000塊。作為設計師,我給羅胖子點個贊!
【第三篇】光 & 影——永遠相信直覺感受
設計師在完成了2D效果圖之后,就會在電腦上繪制3D效果圖。從最開始的草模,到精致的最終模型,幾乎最后都會有一個點睛動作——倒角。
兩(liang)個垂直(zhi)面(mian)直(zhi)接相交是(shi)不符合(he)自(zi)然規律的(de),因此我(wo)們(men)希望在(zai)兩(liang)個面(mian)的(de)連接上體現更多的(de)融合(he)性。讓我(wo)們(men)再一(yi)次拿(na)起iPhone,看(kan)一(yi)下(xia)它四周的(de)幾(ji)個大圓角(jiao)邊緣(yuan)。光線是(shi)非常滑順的(de)在(zai)兩(liang)個垂直(zhi)面(mian)以及(ji)倒角(jiao)面(mian)之間流轉的(de),不會感到任何的(de)停頓(dun),為什(shen)么?
因為蘋果在這個倒角上下了功夫,兩個直角邊和圓角之間都是G2連續(常見于汽車外觀的型面,或稱為A面。在汽車設計流程中,有專門的模型師來完成這些型面的設計和建模)。
那我們來看看小米4的多角度光影。比較抱歉的是,體會光影最好的方式是安靜的上手把玩和反復觀察,下面的圖只能是從設計師的眼中稍微透露的細節。
由于采用了精致的表面切削和噴砂等工藝,小米4的光影冷峻、動人。
【第四篇】另一面——品味
品味是什么?就像走進優衣庫面對幾十款格子稱衫,你能夠快速選出“正確”的那一件。你可能要說,怎么可能有絕對的正確,胡扯。
但我告訴你,整個時尚界都是靠這種非是即否的正確與錯誤來維系的。不管多么大牌的服裝設計師,在發布會之前都不會知道哪幾件成衣會受到追捧,一切只能留待發布會上由殘酷的專業觀眾來評判。這種判斷是沒有邏輯標準的,就靠品味!
背殼是很多(duo)手機廠(chang)商(shang)喜(xi)歡去做文章的(de)(de)地方,正(zheng)面屏幕你是沒辦法的(de)(de),那想要弄出點(dian)花兒就(jiu)靠背殼了。這次小米4同(tong)期公布了大(da)量的(de)(de)背殼設計(ji),從石紋(wen)、竹紋(wen)、木紋(wen)到更(geng)多(duo)沒有展示的(de)(de)效(xiao)果,這不是像極了走進優衣庫選襯衫(shan)么?
再看一眼錘子,就是玻璃。沒了。這就是走進三宅一生,除了黑白,你就別要求其它了。
小米的logo驕傲地閃著金屬銀光,錘子呢,只在玻璃下方隱隱投出smartisan,深藏功與名。
品味(wei)(wei)幾何(he)?我不去評價,品味(wei)(wei)這(zhe)個(ge)東西,從來(lai)沒有高下,只有適合。你的選擇最(zui)終將體現你的品味(wei)(wei),并在你身邊聚集跟你一般品味(wei)(wei)的人。
【番外篇】手環——與設計無關
昨(zuo)天晚上(shang)和Bong手環的(de)顧大宇微信(xin)聊,我問(wen)他,小米(mi)手環對(dui)你影響大么?他沒有多說(shuo),只是微信(xin)我了一張(zhang)新款bong的(de)邀請函。所以,要(yao)出新品?
回頭一想,這是必然,也是逼的。小米手環將成為ID,鏈接更多的智能家居產品,69的價格讓最屌絲的用戶也可以抱著試一試的心理換上小米手環。我不想再評價小米手環的設計本身,實在沒有什么亮點,只是該做的(運動檢測、震動智能喚醒、低功耗藍牙延伸應用)小米都用極低成本做到了,接下來就看同行們怎么掙扎了……
【完(wan)結(jie)】我的(de)(de)前(qian)一個(ge)創業項(xiang)目是智(zhi)能移動(dong)電源,當我把設計(ji)、工藝(yi)、專利、表面(mian)選材、圖案(an)和包裝都(dou)定完(wan)了,頭筆備料的(de)(de)生產(chan)款都(dou)打完(wan)的(de)(de)時(shi)候(hou),小米69塊(kuai)的(de)(de)移動(dong)電源出現(xian)了。我當時(shi)就傻了,這個(ge)價格我連成本都(dou)做(zuo)不下(xia)來,經過痛苦的(de)(de)掙扎,為了止損只(zhi)好停掉了項(xiang)目。
后來我問小米一位高層,小米發布這種殺手價格的產品,透支了用戶期望,殺死了幾乎所有的同行,是否合理?69塊幾乎不可能做出“高設計”的移動電源,這樣對于其它努力做好設計的團隊是否公平?
我記得他低頭思考了一下,只回復了我四個字“叢林法則”。
對此,我不想多做評價,但我真心希望這不是整個小米的企業哲學。想要成為一家偉大的被尊重的企業,除了大量出貨,越來越便宜,不斷“殺死”一個一個行業,還要能做出顛覆性的產品。畢竟一個企業的口碑除了來自終端用戶,也來自行業。
小米4讓我看到了誠意,在繼續賺錢、維持低成本前提下的不懈努力。但是別忘了,蘋果當時為了推出iPhone,幾乎革新了整個產業鏈,創造了一種新的生產方式。
行業里有句話:“蘋果6不出,大家都不知道該怎么做手機了。”我希望,這句話不適用于小米,但至少在小米4身上,我看到太多5S和S5的影子。
反觀錘子,雖然幾乎一定遭遇困難(良品率的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加上雷軍許諾的2個月100萬臺的出貨量,對于錘子的沖擊不小。在商業上,小米太精明了。
但我還是想說:錘子,頂住!小米,超越!
本文送測小米4由極客大本營提供,文章于該平臺首發,轉載需注明出處。極客大本營是中國最大的消費電子產品試用平臺,公眾號搜索:geekcenter。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