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錄:現代化十六講(之十四:對中國未來幾十年的政治預測)

導讀:科舉制(zhi)沒有能(neng)解決最高權力的選擇及其合(he)法(fa)性,同時(shi)(shi)它面對的是2.0農業(ye)文明(ming)時(shi)(shi)代(dai)的挑戰,對于3.0文明(ming)時(shi)(shi)代(dai)對政府提出的特殊挑戰略(lve)顯不(bu)足(zu)。憲政(zheng)民主(zhu)制誕生于3.0文明時代,恰(qia)恰(qia)對科舉制的(de)(de)(de)弱項(xiang)提供(gong)了許多有(you)益(yi)實踐(jian)。因此,中國未來(lai)的(de)(de)(de)政(zheng)治演進(jin)方向,最有(you)可能發生的(de)(de)(de)就(jiu)是(shi)東西方兩大制度創新,既科舉制與憲政(zheng)民主(zhu)制的(de)(de)(de)有(you)機融(rong)合。
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媒體轉載需征得作者同意,個人轉載請勿刪改。歡迎關注作者
十四. 對中國未來幾十年的預測 ——政治篇
西方現代化過程中在政治上的一個偉大制度創新就是憲政民主制。憲政民主制從思想上源于啟蒙時代的君權民授論,就是政府的權力源于公民的認同和授權。這是在軸心時代民重君輕思想上的發展與延伸。憲政指的是有限政府,既政府權力受到憲法制約。一方面,一國之中沒有任何人的權 利高于憲法。同時,個人權利與自由得到憲法保障,政府不得隨意干預 。憲政下的民主則指公民參與選舉政府及政治權利分配的制度。 從實際政治發展、演化歷史上看,憲政民主制反映的是伴隨著3.0文明的出現,商業人士在社會中地位的上升,及政府在經濟、社會中作用的變遷。代表新型自由市場經濟的力量開始進入政府,使政府的功能逐漸發生變化,在經濟活動中從管理、干預過渡到輔助作用,充分保護公民的財產權,提供、保護科技創新所需要的思想、言論自由空間。
憲政民主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歷史上成功的憲政民主國家通常是憲政先于民主,財產權、經濟自由早于選舉權、政治自由。以最早也最成功的憲政民主國家英國為例,1830年,英國已進入3.0文明時代,憲政也已經實行了一百多年,公民也有了充分自由,但是此時英國公民也只能投票選舉下議院議員,而有投票權的人占總人口不到2%。 盡管接受君權民授,授權也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政治權力的分配,最早從皇權到了諸侯, 再后來到了有產階級選舉權。選舉權在有產階級里,又從大產開始,逐漸擴大到中產、小產,后來到了男性白人、女性、有色人種,最后演變成任何成年人都可以投票。就英、美實踐看,公民政治參與程度與經濟發展水平直接相關,并隨著經濟發展的上升而逐步擴大。選舉權的平等是從資格平等開始逐步開放,到了最后,當西方社會發展到了一定高度,幾乎人人都成為中產階級,都受到基本教育后,才變成了成年人一人一票,都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這一過程直到二戰結束四十年代末才真正實現。
社會政治權力的分配以選舉結果來劃分,人人都有可能,公開、透明、機會平等,所以這套制度有自己的合法性,也比較公平,有持續的生命力。
英美憲政民主制最大的貢獻就是幫助英美社會平緩步入3.0文明,政府基本上不干預市場活動并在國際間推行自由貿易,公民有充分的自由、財產保障,公民參與政治的民主權利隨著經濟收入增加,逐步、緩慢開放。英美自由市場經濟與憲政民主制共同造就了經濟、政治上的機會平等,塑造了3.0文明的西方典范,并構造了在當時最有效、最大的自由市場體系。由于3.0 文明鐵律的規模效應,這一市場最終成為今天全球化的國際大市場。
但是憲政民主制也有它的弊端。在充分民主的情況下,民意政治更能代表局部、短期利益,而常常與整個社會的整體、長期利益相矛盾。金錢在選舉過程中的腐化作用更是雪上加霜。矛盾不可調和時會讓保障社會整體利益的長期政策近于癱瘓(比如今天的美國國會)。邱吉爾的名言“除了我們已經嘗試了的其他政治體制外,民主是最壞的了”并非僅僅是幽默。
再看中國的科舉制,科舉制的特點之一就是政治權力的資格制,人人都可以通過公開、透明、公平的考試、考核競爭機制獲取分配政治權利的資格。通過對學習能力和治理能力的考核來選拔最優秀的人,政府選賢任能,把最有能力的優秀人才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上。社會上人人都有平等機會進入政府,從平民中選拔出的大量政治精英又讓政府具有超強的遠見與執行力。這一偉大的制度創新讓中國在一千多年中領先西方,領先世界,至今仍有強大的生命力。今天,包括中國在內的世界各國成功的文官系統、職業軍隊都多少受科舉制某些方面的影響。
同樣,這一制度也有它的的弱點。 首先,科舉制僅限于官僚體系,受皇權領導,而皇權是血統制,不是資格制。血統和能力沒有必然關系,所以就造成了歷史上中國整體政治受制于皇帝能力影響,明君和昏君差別巨大。對比慈禧五十年的統治和同期的明治日本、西方的差別,讓人不得不扼腕長嘆。另外,由于在農業文明時代政治通常是平民精英唯一的上升渠道,官員有更強烈的動機將政治權利轉化成經濟利益,官僚腐敗成為不可根治的硬傷。
盡管有這些弱點,科舉制仍不失為2.0 文明時代最偉大的制度創新,中國之所以能夠在長久的歷史中維系一個人口眾多、土地廣闊、社會相對穩定的國家,科舉制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今天的中國政治仍然受科舉制影響,資格觀念依然深入人心。
科舉制沒有能解決最高權力的選擇及其合法性,同時它面對的是2.0農業文明時代的挑戰,對于3.0文明時代對政府提出的特殊挑戰略顯不足。憲政民主制誕生于3.0文明時代,恰恰對科舉制的弱項提供了許多有益實踐。因此,中國未來的政治演進方向,最有可能發生的就是東西方兩大制度創新,既科舉制與憲政民主制的有機融合。
3.0科技經濟需要政府保障公民財產權,提供科技創新的必要自由空間,并減少政府對經濟的直接干預。為此,司法需要逐步獨立,使法律既能制約政府行政權力又能保護個人權利、自由;軍隊等國家工具受制于國家憲法;在此基礎上逐步建立憲政國家。
同時逐漸開放公民政治參與,但是與西方相比,參與方式將更符合中國歷史、文化傳統。比如政府也通過選舉取得合法性,但是選舉權和被選舉權是需要贏得的資格。職位越高,資格要求也越高,選舉人及被選舉人越少,層層遞進。比如說在村子或街道里,成年人一人一票自治、自理。國家公務員則需要通過嚴格的考試,高職位則對學歷、政績、品德、民意更高要求,資格與職位相當,到了最高國家領導人,則在極少數擁有最高資歷的人中平級選出。這是一種資格選舉制,就是通過考試、考核、有限選舉的結合方式選賢任能。在實踐中,保持公民政治參與的程度與經濟發展的水平相當。從歷史經驗上看,公民政治參與的熱情與經濟發展程度直接相關。經濟處于低等發達時,經濟發展是第一要求;中等發達水平時,對環境保護、生命安全要求更高(比如今天的中國大陸);到了高度發達水平,對政治參與的要求達到最高(比如今天的香港、臺灣)。
執政黨作為中國唯一現代政黨,為了更好地吸收最優秀的人才并為全體公民提供平等機會, 也需要對全社會開放,通過考試、考核,公平競爭, 讓人人都有機會憑本事參與政黨內部權力的分配。在適當的時機,將政府高級主管的工資水平與社會、商業同等高管工資水平掛鉤,建立指數對應關系,以高薪養廉。同時,大力削減政府權力,尤其是削減在經濟領域里的權利,管理權從正面清單逐步過渡到負面清單。在此基礎上,實施對腐敗的零容忍。以嚴苛的法律、無情的黨內紀律、媒體監督、民意舉報等多種方式、多種渠道將腐敗控制在最狹小的范圍內。
完成這一系列改革后,在中國社會中將出現經濟、政治兩個對全民開放、機會均等的上升通道,大量社會人才進入市場經濟領域,公平競爭,優勝劣汰;同時也有大量有公益精神的人才流入政府,通過資格選舉制,選賢任能,在憲法限定下,精英治國。
人類從本性上追求結果平等,接受機會平等。凡提供機會平等的社會都可以持續發展,長治久安。
中國自1840 鴉片戰爭之后,絕大部分時間處于戰爭與昏政之中。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由于國際、國內條件的變化,中國第一次有了專注于現代化建設的國內外環境,在隨后的三十幾年里取得了史無前例的卓著成就。在中國從2.5文明向3.0文明的邁進中,自然會遇到上述討論的各項挑戰。但是,自1840至今一百七十年的歷史中,中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好的環境和條件,在今后的幾十年中,面對挑戰,解決問題,并最終向3.0文明演進,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徹底實現全面的現代化。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biao)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