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扯:強烈支持馬云等有錢人狩獵野生動物

“人有錢就壞,圣人也一樣”,在今天《中國土豪涌入英國扮貴族狩獵 馬云與友人一周殺17鹿》的新聞下,有網友如此評論到。這種大腦充血的價值判斷堪稱貴國互聯網垃圾聲音中的一種典范——“無知者無畏&我是民粹我自豪”。
那么,今天我就給這些Loser們普及一下有錢人是如何玩擎蒼牽黃這種高逼格游戲的。
向動物開槍不等于濫殺
首先請放下陳舊迂腐的概念,別以為向動物開槍的人都十惡不赦。一提到狩獵,就自動腦補那些在非洲拔象牙的黑叔叔、在西藏追羚羊的AK漢子什么的,這是視野狹隘的偏見。那些常見于新聞報道中的行為,叫“盜獵”,屬于標準的商業狩獵,其目的是獲取作為商品贏利的肉、皮、毛、器官等,所以顯得“貪得無厭”,對動物種群的破壞很大,常常成為“濫殺”。
而還有一種專門為了獵物的戰利品價值而狩獵的行為,屬于非商業目的的“運動狩獵”。這是一種追求個人體驗的行為(通常標榜為對自然和自我的挑戰),產業鏈成熟,在西方國家有悠久的傳統文化底蘊。參與者常常群聚于某個俱樂部當中,如同球友棋友一樣。且有條件玩這種項目的人大多經濟狀況十分優越,絕非普通人想象中一群屠戶上山作惡的情景。
比如有富豪隨團到蘇格蘭西部的阿德納默半島,以每周約十三萬港元租住島上一座城堡。團友們身穿英國傳統貴族服飾,一日內獵殺了五只鹿,并以每只約六萬五千港元價錢,把鹿頭制成戰利品擺設。“另有團友甚至買下英國漢普郡一個農莊專作狩獵用途。”——這和非洲黑叔叔西藏AK漢子那些人,能是一碼事兒嗎?
需知,為了動物福利,這種狩獵活動是受各種嚴格限制的,比如,“避免使用口徑和威力過小、不能讓動物迅速死亡的武器”以及“打公不打母,打老不打幼”的原則。而且狩獵前必須登記,狩獵后的獵獲物絕對不能出售,出售自己的獵獲物并從中漁利是非法的。當然,善于鉆各種規則空子的貴國人肯定要發出天問——“殺紅了眼,哪會管那么多?”
天了嚕,這不止是運動狩獵的法律規范,更是西方狩獵文化中的戒律,違反者將會在俱樂部中抬不起頭,在同行面前淪為“端茶倒水”的地位。況且,真正的獵人為什么只會挑角特別大或體型巨大的老年雄性動物?那是因為他們打完后要放在自己的家中進行展示,或是給博物館等機構制作成標本。別用你國拿手的排隊加塞開車遠光上地鐵大小便的心態打量別人好嗎?
合理狩獵有助于動物保護
許多反對“有償狩獵”的人有雷同的表述:這個閘門一旦打開,將帶來大量的動物死亡,其后果難以預測。
但形勢比人強,世間事物規律有時并不以人的好惡為轉移。國內外許多案例已經證明,合理狩獵對野生動物保護有著顯著的幫助——
在加拿大,政府允許因紐特社區獵獲北極熊,但嚴格管控,每年只給社區一定的配額。于是當地居民可以將自己的配額賣給運動狩獵者,價格為20000加元(合19000多美元)左右,他們還必須在因紐特人的指導之下,用傳統方式駕著狗拉雪橇去狩獵。這是筆非常好的生意,經加拿大瀕危野生動植物狀況委員會(COSEWIC)評估,大多數北極熊亞種群比較穩定或處于增長中,即在這樣的管控之下,北極熊的種群是可健康持續的。
在英國,每年8月12日為紅松雞捕獵季,由于射擊難度和有限的松雞數量,這項運動被尊為頂尖奢華的射擊運動——狩獵被人驅趕的松雞的花費可達每人每日3000鎊。紅松雞是英國獨有的野生獵禽,生長于石楠花荒野高原。為了狩獵的需要,這種鳥類的每平方千米種群密度必須超過200只。一旦低于該數量,狩獵活動就會停止。而根據狩獵和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的最新研究,金鸻鳥、鷸鳥和鳳頭麥雞在有人管理的松雞獵場中生長的成功率比在荒野中高出3倍。皇家學會為保護鳥類展開的研究表明,這些物種數量在管理著的獵場中要比別處高出約5倍。
在中國,這個模式同樣行得通,在新疆自治區林業局和“野協”管轄范圍內的布爾津國際狩獵場范圍內,開展合法國際狩獵活動10年,野生動物數量增長了5倍。
新疆林業廳一名處長曾表示,過去當地人盜獵盤羊,出售后收益非常少,但開展狩獵以后,狩獵許可證銷售為他們帶來的收益,要遠大于單純獵殺盤羊的收益。此外,因為每年的狩獵額度要根據獵場當地的野生動物數量來確定,獵場主為了保證足夠的資源以獲得更高的狩獵額度,會成為動物保護的最有力執行者。“可以想想,一個農場主、一個牧場主和一個獵場主,誰會更在意自己領域內野生動物的數量?”
總之,正規狩獵對生態環境、動物保護乃至社會經濟的積極影響是這樣循環的——
通過拍賣配額引來有錢的獵手——在嚴格監控下,獵手完成專業化狩獵活動——高昂的狩獵費用分配給當地居民以及動物保護系統——動物保護事業得以順利進行——民眾自覺保護野生動物——野生動物群體及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以更高的價格引來獵手……
在非洲部分國家,每獵殺一只雄獅,狩獵者便需要向政府支付12.5萬美金。也正因如此,政府便能為野生動物設置自然保護區,而不是把土地用作其他目的,比如農田耕作。有效的經濟激勵機制可以避免當地人采取別的一些有害物種保護的土地利用方式,而運動狩獵正是這樣一種激勵驅動下的保護策略。這種策略達到的保護成效,依靠嚴禁利用和約束貿易根本達不到。
南非的黑犀牛目前全世界僅存3000—4000頭,在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CITES)上,它被列在附錄一,禁止貿易。你說珍貴不珍貴?但考慮到狩獵黑犀牛是當地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資金來源,CITES特意網開一面,給了南非和納米比亞兩國每年10頭黑犀牛的貿易配額。2008年,實際被獵獲的犀牛為4只,且都是過了生育期的老年雄性犀牛,為當地帶來的經濟利益在60萬美元以上的野生動物保護資金。
如果把任何從事狩獵活動的人都簡單地貼上“獵手”的標簽,那么便很容易忽視隱藏在其背后的大量不同的動機,在生物學上造成的后果,以及與獵殺和消費野生動物相關的社會制度。
不讓有錢人狩獵,才是災難
目前實行開放狩獵的國家有100多個。以美國為例,當地狩獵旅游每年參與人員高達上千萬,獵殺動物30多萬只,消費金額達200多億美元。
拋開錢和產業不談,如果不讓“馬云”們花錢狩獵,會造成兩個十分可怕的后果——
1.如果不開展有償合理狩獵,非法濫殺之風又將盛行
如果不搞有償合理狩獵,那么當地居民將無從體會到保護野生動物的好處,從而失去保護野生動物的內在動力。而不少人甚至會重操舊業,走上盜獵濫殺的老路。
2.某些繁殖過多過快的野生動物將對當地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這不是危言聳聽,比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一旦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對生態環境破壞很大。由于其進食量非常大,如果在一個地區聚集大量羚牛,對食物鏈有著非常大的傷害。
再比如藏北羌塘地區,隨著動物保護力度加大,野牦牛、棕熊數量隨之增加,這些攻擊性極強的野生動物常有“殺人奪畜”之舉,讓當地民眾無可奈何。
此時,合理的有計劃的進行適當狩獵活動,亦可以幫助當地民眾安居樂業。“在云南,野生動物所造成的人身及財產損失非常大,政府每年支付的補償金超過4000萬元。如果允許狩獵,政府每年至少可以減少一半的補償金開支。”
實際上,為了保持野生動物種群的合理數量,防止某一種群過度繁殖產生生態災難,世界各國都有經提前申報在政府允許范圍內有組織的狩獵。
最后,容許我再發兩句洗三觀的話——狩獵的殘忍并不甚于農業養殖和畜牧生產,殺死動物,就并非不尊重動物福利。物種保護,“沒有殺害”不是最終目標,真正的目標是種族、種群的延續。
情感不比科學更高貴。以上。
作者微信公眾賬號:伯通(ibotong)新浪微博:@伯通李
那么,今天我就給這些Loser們普及一下有錢人是如何玩擎蒼牽黃這種高逼格游戲的。
向動物開槍不等于濫殺
首先請放下陳舊迂腐的概念,別以為向動物開槍的人都十惡不赦。一提到狩獵,就自動腦補那些在非洲拔象牙的黑叔叔、在西藏追羚羊的AK漢子什么的,這是視野狹隘的偏見。那些常見于新聞報道中的行為,叫“盜獵”,屬于標準的商業狩獵,其目的是獲取作為商品贏利的肉、皮、毛、器官等,所以顯得“貪得無厭”,對動物種群的破壞很大,常常成為“濫殺”。
而還有一種專門為了獵物的戰利品價值而狩獵的行為,屬于非商業目的的“運動狩獵”。這是一種追求個人體驗的行為(通常標榜為對自然和自我的挑戰),產業鏈成熟,在西方國家有悠久的傳統文化底蘊。參與者常常群聚于某個俱樂部當中,如同球友棋友一樣。且有條件玩這種項目的人大多經濟狀況十分優越,絕非普通人想象中一群屠戶上山作惡的情景。
比如有富豪隨團到蘇格蘭西部的阿德納默半島,以每周約十三萬港元租住島上一座城堡。團友們身穿英國傳統貴族服飾,一日內獵殺了五只鹿,并以每只約六萬五千港元價錢,把鹿頭制成戰利品擺設。“另有團友甚至買下英國漢普郡一個農莊專作狩獵用途。”——這和非洲黑叔叔西藏AK漢子那些人,能是一碼事兒嗎?
需知,為了動物福利,這種狩獵活動是受各種嚴格限制的,比如,“避免使用口徑和威力過小、不能讓動物迅速死亡的武器”以及“打公不打母,打老不打幼”的原則。而且狩獵前必須登記,狩獵后的獵獲物絕對不能出售,出售自己的獵獲物并從中漁利是非法的。當然,善于鉆各種規則空子的貴國人肯定要發出天問——“殺紅了眼,哪會管那么多?”
天了嚕,這不止是運動狩獵的法律規范,更是西方狩獵文化中的戒律,違反者將會在俱樂部中抬不起頭,在同行面前淪為“端茶倒水”的地位。況且,真正的獵人為什么只會挑角特別大或體型巨大的老年雄性動物?那是因為他們打完后要放在自己的家中進行展示,或是給博物館等機構制作成標本。別用你國拿手的排隊加塞開車遠光上地鐵大小便的心態打量別人好嗎?
合理狩獵有助于動物保護
許多反對“有償狩獵”的人有雷同的表述:這個閘門一旦打開,將帶來大量的動物死亡,其后果難以預測。
但形勢比人強,世間事物規律有時并不以人的好惡為轉移。國內外許多案例已經證明,合理狩獵對野生動物保護有著顯著的幫助——
在加拿大,政府允許因紐特社區獵獲北極熊,但嚴格管控,每年只給社區一定的配額。于是當地居民可以將自己的配額賣給運動狩獵者,價格為20000加元(合19000多美元)左右,他們還必須在因紐特人的指導之下,用傳統方式駕著狗拉雪橇去狩獵。這是筆非常好的生意,經加拿大瀕危野生動植物狀況委員會(COSEWIC)評估,大多數北極熊亞種群比較穩定或處于增長中,即在這樣的管控之下,北極熊的種群是可健康持續的。
在英國,每年8月12日為紅松雞捕獵季,由于射擊難度和有限的松雞數量,這項運動被尊為頂尖奢華的射擊運動——狩獵被人驅趕的松雞的花費可達每人每日3000鎊。紅松雞是英國獨有的野生獵禽,生長于石楠花荒野高原。為了狩獵的需要,這種鳥類的每平方千米種群密度必須超過200只。一旦低于該數量,狩獵活動就會停止。而根據狩獵和野生動物保護基金會的最新研究,金鸻鳥、鷸鳥和鳳頭麥雞在有人管理的松雞獵場中生長的成功率比在荒野中高出3倍。皇家學會為保護鳥類展開的研究表明,這些物種數量在管理著的獵場中要比別處高出約5倍。
在中國,這個模式同樣行得通,在新疆自治區林業局和“野協”管轄范圍內的布爾津國際狩獵場范圍內,開展合法國際狩獵活動10年,野生動物數量增長了5倍。
新疆林業廳一名處長曾表示,過去當地人盜獵盤羊,出售后收益非常少,但開展狩獵以后,狩獵許可證銷售為他們帶來的收益,要遠大于單純獵殺盤羊的收益。此外,因為每年的狩獵額度要根據獵場當地的野生動物數量來確定,獵場主為了保證足夠的資源以獲得更高的狩獵額度,會成為動物保護的最有力執行者。“可以想想,一個農場主、一個牧場主和一個獵場主,誰會更在意自己領域內野生動物的數量?”
總之,正規狩獵對生態環境、動物保護乃至社會經濟的積極影響是這樣循環的——
通過拍賣配額引來有錢的獵手——在嚴格監控下,獵手完成專業化狩獵活動——高昂的狩獵費用分配給當地居民以及動物保護系統——動物保護事業得以順利進行——民眾自覺保護野生動物——野生動物群體及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以更高的價格引來獵手……
在非洲部分國家,每獵殺一只雄獅,狩獵者便需要向政府支付12.5萬美金。也正因如此,政府便能為野生動物設置自然保護區,而不是把土地用作其他目的,比如農田耕作。有效的經濟激勵機制可以避免當地人采取別的一些有害物種保護的土地利用方式,而運動狩獵正是這樣一種激勵驅動下的保護策略。這種策略達到的保護成效,依靠嚴禁利用和約束貿易根本達不到。
南非的黑犀牛目前全世界僅存3000—4000頭,在國際瀕危物種貿易公約(CITES)上,它被列在附錄一,禁止貿易。你說珍貴不珍貴?但考慮到狩獵黑犀牛是當地野生動物保護的重要資金來源,CITES特意網開一面,給了南非和納米比亞兩國每年10頭黑犀牛的貿易配額。2008年,實際被獵獲的犀牛為4只,且都是過了生育期的老年雄性犀牛,為當地帶來的經濟利益在60萬美元以上的野生動物保護資金。
如果把任何從事狩獵活動的人都簡單地貼上“獵手”的標簽,那么便很容易忽視隱藏在其背后的大量不同的動機,在生物學上造成的后果,以及與獵殺和消費野生動物相關的社會制度。
不讓有錢人狩獵,才是災難
目前實行開放狩獵的國家有100多個。以美國為例,當地狩獵旅游每年參與人員高達上千萬,獵殺動物30多萬只,消費金額達200多億美元。
拋開錢和產業不談,如果不讓“馬云”們花錢狩獵,會造成兩個十分可怕的后果——
1.如果不開展有償合理狩獵,非法濫殺之風又將盛行
如果不搞有償合理狩獵,那么當地居民將無從體會到保護野生動物的好處,從而失去保護野生動物的內在動力。而不少人甚至會重操舊業,走上盜獵濫殺的老路。
2.某些繁殖過多過快的野生動物將對當地社會產生負面影響
這不是危言聳聽,比如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羚牛,一旦數量達到一定程度,對生態環境破壞很大。由于其進食量非常大,如果在一個地區聚集大量羚牛,對食物鏈有著非常大的傷害。
再比如藏北羌塘地區,隨著動物保護力度加大,野牦牛、棕熊數量隨之增加,這些攻擊性極強的野生動物常有“殺人奪畜”之舉,讓當地民眾無可奈何。
此時,合理的有計劃的進行適當狩獵活動,亦可以幫助當地民眾安居樂業。“在云南,野生動物所造成的人身及財產損失非常大,政府每年支付的補償金超過4000萬元。如果允許狩獵,政府每年至少可以減少一半的補償金開支。”
實際上,為了保持野生動物種群的合理數量,防止某一種群過度繁殖產生生態災難,世界各國都有經提前申報在政府允許范圍內有組織的狩獵。
最后,容許我再發兩句洗三觀的話——狩獵的殘忍并不甚于農業養殖和畜牧生產,殺死動物,就并非不尊重動物福利。物種保護,“沒有殺害”不是最終目標,真正的目標是種族、種群的延續。
情感不比科學更高貴。以上。
作者微信公眾賬號:伯通(ibotong)新浪微博:@伯通李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biao)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