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熱播背后,制作方華影文軒擬登陸A股

《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開播以來引發輿論熱議,娛樂資本論發現,這部題材敏感的電視劇熱播背后,制作方華影文軒即將登陸A股。
不過,華影文軒并非獨立IPO,而是跟隨其母公司新華文軒一同沖擊A股。
早7年前,新華文軒就以“內地書店第一股”的身份在香港成功上市,如果今年再在A股上市成功,新華文軒將實現港股和A股兩地上市。
如此敏感題材,為何交給小公司操盤?
《鄧小平》之所以受到熱議,緣于該劇觸及了一段敏感的歷史——1976年到1984年,粉碎四人幫、華國鋒上臺,鄧小平在政治博弈中勝出等歷史事件相繼發生。
有媒體稱,這部劇首次展現了1976年以來高層政治斗爭,“大膽觸及以往很少觸及的題材”,也是華國鋒首次出現在內地的影視劇作品中。
如此敏感(gan)的題材,為何交給華影(ying)文軒這家公司來操(cao)作?
作為新華文軒的一家全資子公司,華影文軒的體量并不大,也并非電視劇行業的“大牛”。2008年成立以來,并沒有太多拿得出手的作品。旗下最為知名的(de)電視劇為《太陽(yang)臉》、《青春驛站》等,公司還參與了電影《畫皮2》的(de)投資,但投資份額不(bu)大。2013年,華(hua)影文軒(xuan)還虧損了924.49萬元。
此前,同類的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不少都是由央視旗下的中國電視劇制作中心操作。這家公司成立于1983年,出品的劇作包括《孫中山》、《宋慶齡和她的姊妹們》、《巨人的握手》、《潘漢年》、《李克農》、《中國命運的決戰》、《日出東方》等。
華影文軒獲得青睞的原因,或許是這家公司的省屬國企身份。
華影文軒是新華文軒的全資子公司,而新華文軒脫胎于四川省新華書店、四川省外文書店、四川省出版對外貿易公司重組而成的四川新華發行集團,背后的實際控制人是四川省國資委。
招股書顯示,四川省國資委間接持有華影文軒52.22%的股權。
《鄧小平》一劇是為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由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和中共四川省委組織、指導,有業內人士稱,該劇最早立項可能是四川省的意圖,隨后選擇了一家省屬國企操盤,并請來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把關,并和央視聯合出品。
據媒體報道,《鄧小平》一劇上映之后,四川省宣傳部門專門下發了《中共四川省委宣傳部辦公室關于組織觀看電視劇歷史轉折中的鄧小平的通知》,組織當地干部收看該劇。
在首播前一天的8月7日,該片還在北京舉辦了座談會暨首播儀式,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冷溶,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吳靖平,中央電視臺臺長胡占凡,鄧小平同志親屬代表鄧榕先后發言。
編劇等開支近3000萬元
新華文軒的招股書還披露了電視劇《鄧小平》的前期成本——2946.59萬元。
這筆錢是截至2013年12月底,新華文軒支付給《鄧小平》劇組的預付款,用作“編劇等費用”。在新華文軒的各項預付款中,這筆款項的金額最大。
《鄧小平》共48集,如果這筆接近3000萬元的費用大多用于編劇,則每集編劇成本近60萬元,已是國內一流電視劇的編劇成本。
新華文軒“回歸”A股追求更高溢價
華影文軒作為一家影視公司,只是新華文軒43家控股子公司中的一家。設立之初,新華文軒在華影文軒占股86.67%,去年5月,新華文軒通過增資,實現了對華影文軒100%全資控股。
如果此次新華文軒沖擊A股成功,華影文軒也將實現在A股和港股兩地上市。
早在2007年,新華文軒就已帶著“內地第一書店股”的光環榮登香港聯交所,這家公司的主營業務是出版和發行教材,教材業務的收入,占據新華文軒總收入的比重已經超過6成。
曾有媒體稱,新華文軒在香港股市“郁郁不得志”。目前,新華文軒的股價為6.4港元左右,對應約11倍的市盈率,而滬深兩市新聞和出版業最新的平均市盈率為29.97倍。相比之下,A股市場對于新聞出版類公司有著更高的估值。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創投分享會立場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