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說玩短視頻比玩直播有前途?

據報道,2016年短視頻內容創業的項目,其融資規模已經達到了53.7億元,投資機構中除了知名創投基金紅杉資本和經緯中國的身影之外,騰訊也以3.5億美元投資快手,加入到短視頻這個領域當中。
當然,除了這些熟悉的企業之外,今日頭條,微博、微信、愛奇藝、優酷、騰訊視頻等平臺也都紛紛發力。微博在用秒拍全面替代視頻播放服務,而優酷基于短視頻進行各個方面的扶持,今日頭條則依賴短視頻進一步的提升了用戶時長。
2013年Instagram在被Facebook收購后,短視頻流量劇增。如今,Instagram用戶的視頻瀏覽時長保持著每6個月增長40%的速度。因此,短視頻被資本市場青睞也就不足為奇了。而正因短視頻的崛起,所以使用直播的用戶就會相對減少,從而造成對直播市場的巨大打擊。
但從另外的角度來看,直播與短視頻的用戶在某種程度上說是重合的,即都是用來打發時間的,且都是傾向于視頻這類的內容消費。只是,短視頻可讓上傳、下載視頻都很便捷。
其實,直播與短視頻的內容消費都站在風口上。只是短視頻這個風口正在上行,而直播的風口正在回落罷了。

直播用戶逐步接近飽和
從直播的用戶數與突破性來看,當前直播的用戶已經接近4億左右,逐步接近飽和;其直播平臺也已經超過200家,基本上格局已定,所以想突破玩法的可能性是比較低的。
另外,整個直播的行業都以顏值為主流,開始歲有其吸引,但時間長了就會使用戶陷入審美疲勞。此外,隔三差五的色情低俗直播被曝光被查處正在影響直播行業的形象與品牌,所以直播想突圍這個困境是比較困難的。
短視頻則處于上行的風口上
根據不久前極光大數據發布的報告顯示,截至2017年1月,垂直短視頻APP的滲透率是19.3%,用戶規模超過1.3億,平均每五個移動網民中就有接近一個是短視頻用戶。相對直播的用戶規模,短視頻還處于迅速增長的人口紅利期,增長曲線還遠未到頂。
而現在越來越多的新聞、段子以短視頻的形式存在,短視頻領域出現了諸多頗具想象空間的內容大V,比如:一條、二更、王尼瑪、陳翔六點半等;與此同時,一些傳統的權威媒體也在紛紛轉戰生產和制作短視頻,尋找新的內容表現形式。
短(duan)視頻(pin)更容(rong)易產生(sheng)二(er)次傳播(bo)
從創業的角度上來看,由于各大直播平臺都以顏值為主打路線,則引發了一種用戶參與的刻板印象:即我美我直播。正因這種印象的束搏,導致了在顏值上沒有優勢的用戶群體,對參與直播的意愿很低,所以參與的人數也較有限。而短視頻則無需露臉,隨手即拍。無論顏值如何,人人都可以是主角。因此,在用戶看來,短視頻的參與感和認同感是更強的。
從傳播性來看,短視頻的時間比較短,內容的精簡也意味著干貨多、留存和傳播性強。比如,一些搞笑的電影剪輯都可以保存下來,轉發給親友,可將快樂分享給他人。而直播即時性、互動性雖比短視頻更強,但它的致命弱點在于缺乏傳播性,以至于讓用戶很難有動力去轉發傳播一個無聊嘮嗑的直播視頻。所以,剪輯好的趣味性短視頻比直播更容易引發人們的二次傳播,更易產生商業上的價值與長尾效應。
直播的使用場景容易局限
直播不僅對線下的場景有一定的要求,而且還有時間、流量上的考量,比如某位關注的主播往往會在特定時間段直播,若錯過這個時間段,用戶就很難再去看回放。所以可以說,直播成也互動,但敗也互動。
短視頻與直播融合或能突破當前增長的天花板
其實說到底,短視頻與直播兩種形式都會并存,但短視頻的生命力會更長久。若是直播想突破當前的“天花板”,可與短視頻的內容相融合,從而突破其窘境。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biao)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