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花传沈娜娜mv免费观看,自述被啪的最爽的一次,久久久久亚洲精品,香蒸焦蕉伊在线,国产网战无遮挡

電子音樂節行業研究

2016-06-24 行業研究

展示量: 8606

一、電子音樂節行業概況
 
電子音樂(Electronic Music),簡稱電音、電子樂。含義而言,只要是使用電子樂器音色所創造的音樂,都可屬之。任何以電子合成器、效果器、電腦音樂軟件、鼓機等“電子樂器”所產生的電子音色的音樂,都可合理地稱為電子音樂。包括house、trap、dubstep、techno、Trance等種類的音樂。電子音樂,其范圍相當廣泛,電影配樂、廣告配樂,某些流行歌、搖滾樂中都經常會出現,只是常人不易發覺。
 
1、世界各地電子音樂節一覽
 
(1)Loveparade (柏林)
 
1989年7月,約150名Techno音樂迷在維滕貝格廣場以“和平、友誼、蛋糕”為主題,舉行了一次具有露天聚會和游行性質的混和活動。誰都沒料到,十年后參加這項活動的人數竟達到了二百萬人。Loveparade作為綜合展示電子音樂各方元素的平臺,被視為產生每年德國techno和house音樂潮流趨勢的搖籃。盡管Loveparade的音樂風格和演出內容一直在不斷拓寬,但是這個活動的宗旨卻從未改變,那就是: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相聚在一片天空之下,在共同愛好的音樂中歡慶和舞蹈。Loveparade的組織者們認為,音樂是將人們連結的關鍵元素,無論國籍,種族和文化的差異。對于這一整代人來說,音樂幫助克服了人與人之間的區別和隔膜,提高了整體與和諧之感。    
 
(2)Street Parade (蘇黎世)    
 
第一屆Street Parade于1992年9月由學生Marek Krynski發起,以“愛,和平,自由,慷慨,寬容的展示”為主題,吸引了1000多人參加。至今,Street Parade已經成為蘇黎世最大的年度活動,每年于蘇黎世河畔舉行,參加人數超過一百萬。與歐洲其他同性質活動不同的是,Street Parade有官方參與,許多費用來自政府的支持投入。    
 
(3)WMC (邁阿密)    
 
Winter Music Conference (冬季音樂會議)從1985年創立至今已有24年的歷史,被認為是跳舞音樂行業最富國際影響力的年度交流盛會,每年吸引來自超過70個國家,包括DJ,制作人,廣播與視頻編程員,高級技術工程師,零售商,分銷商,聲學設備制造商等等在內的各方電子音樂相關業內人士前往,和全球范圍內的廣泛媒體關注。2008年的WMC內容更豐富,規模更龐大,包括537場活動,2211名藝術家參演,于邁阿密城內和邁阿密海灘上147個不同場所進行為期6天的盛會。

2、電子音樂節行業介紹
 
當下越來越多的人投入精力和金錢在電子音樂這個行業內,特別是電子音樂節的舉辦越來越多。電子音樂節給人們創造了一種有別于現實的空間可以盡情狂歡,表達潛伏在人們內心的情愫。人們在釋放自己的同時,也會對電子音樂有更深的了解。
 
 每個音樂節都有自己的主旨和氛圍,就如:在阿姆斯特丹的Sensation音樂節上,人們會統一身著白色服裝來營造一種超現實的和平寧靜的氛圍;又如:在洛杉磯舉行的Electric Daisy Carnival,聚集了鮮艷的色彩、藝術、嘉年華游樂場、小丑,以及極具節日氛圍的向日葵花朵。
 
從1989年的Love Parade開始,電子音樂節的概念就影響著整個歐洲乃至世界的歷史。正如Love Parade通過一個活動來表達和平愿望并進行國際間音樂文化交流的初衷,到2006年參加人數達到170萬人,這種集中了最現代的電子音樂和數碼藝術,以及PLUR((和平,友愛,團結,尊重)精神的音樂活動形式已繁衍到了全世界。

3、電子音樂節行業的發展狀況
 
音樂是連接世界的語言,不同的語言在旋律中找到共鳴,在節奏中找到共性。這種語言沒有格式,也沒有章法,只是通過旋律和節奏對情感的表達來完成溝通的需要。從伍德斯托克所營造的烏托邦、花童運動開始,這種通過音樂來表達對生活與文化交流的憧憬已經成為了一股永恒的潮流。而在這些音樂的表演形式之中,電子音樂節無疑是最為現代,也是最富有時代韻味的一種全新形式,是當下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與藝術相融合的產物,這是時代賦予電子音樂的使命,也是這種音樂與生俱來的歷史責任。
 
無論是德國的Love Parade,瑞士Street Parade,西班牙的Sonar,加拿大的Mutek,美國的DEMF還是阿根廷的SMAC,在律動的電子音樂節奏中,DJ用音樂宣揚著愛與和平的理念,狂歡的人們沒有膚色、地域或是年齡的限制,在街頭、廣場或是俱樂部中通宵達旦的享受愛與和平的恩賜。在電子音樂的節奏下,每個人都是最耀眼的明星,你大可以盡情的投入如嘉年華一般的熱鬧氛圍之中,享受音樂、人群帶給你的美好和感動。

(1)第一次親密接觸
 
目及電子音樂文化在發達地域,從一次次的游街活動,到一次次固定的電子音樂節,身在東方的我們一直都翹首期待一個屬于自己的電子音樂盛會,而去年INTRO 2009破天荒的填補了這一空白。
 
或許北京已經習慣了大小Party的輪番轟炸,或許北京已經習慣了讓年輕人在電子音樂的節奏中釋放自己的激情,但是北京電子音樂思潮第一次在真正意義上與世界同步,是INTRO 2009北京電子音樂節。
 
時間和空間的坐標鎖定了2009年5月23日北京798藝術區的751 D-Park時尚設計廣場,3個舞臺,15小時,20名藝術家,10000參與者,46000平米露天廣場,這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電子音樂盛會,這也是北京成為世界電子音樂重鎮的重要見證。
 
從下午1點開始至次日凌晨,電子節奏聲此起彼伏的跌宕在偌大的區域。來自德國的人氣DJ組合M.A.N.D.Y的成員Philip、Techno教父Chris Liebing、現居英國的意大利組合Italoboyz、日本新生代DJ翹楚Shin Nishimura聯合奏響了INTRO的國際之聲,而瑞士頂尖視覺藝術家Dimitri及2008年DJmag全球票選最佳VJ中的第五名4youreye組合也在此呈現了一場與電子音樂息息相關的視覺盛宴。Shin Nishimura硬派的東瀛電子之聲ChrisLiebing響徹整個廣場的激情科技力量,M.A.N.D.Y成員Philip的化學迷幻之音或是Italoboyz激情揮灑的時尚號角都讓Intro呈現出了最先鋒、最時尚的電顫文化景觀。
 
同時,此次活動的承辦方,國內先鋒電子音樂團隊針刺療法(Acupuncture Records)也集結了活躍于全國范圍內的SOS、White Rabbit、BaiCai、Undace、愚公移山、濟南灰姑娘俱樂部等團隊的十多位本土DJ,在萬人廣場上輪番上陣,讓來自中國科技舞曲的聲光幻影成為當天最精彩的亮點之一,也為中國的電子音樂走向世界邁出了從未嘗試的一步。這一場電子音樂節讓眾多國外媒體聚焦中國,也為中國電子音樂人和世界上最前衛的電子音樂世界搭上了一個有效溝通的橋梁。
 
除了極致的電子音樂演出,INTRO 2009同時搭建了一個電子音樂及相關產業的國際交流平臺,匯集了中外DJ、VJ、廠牌代表、國際音樂節制作人、電子音樂專業媒體、DJ設備廠商、俱樂部經營者等行業相關人士。在活動當天同時進行的“電子音樂論壇”上,中外研討嘉賓及媒體濟濟一堂,就電子音樂產業在各領域的發展開展了深入的對話。在電子音樂產業已日趨成熟的歐洲和北美,大型電子音樂節亦被視為行業交流盛會和未來趨勢的引導者,而INTRO 2009也為這一概念在中國的發展奠定了雛形。而“INTRO 2009”的公益性文化推廣不僅在演出當天,布滿整個5月份的“INTRO外場”公益性文化推廣活動在周末假日于北京798藝術區、南鑼鼓巷、三里屯、工體等地分別展開。 “針刺療法”同時聯手德國官方文化機構“歌德學院”與全球頂級電子音樂節“C/O POP”德國科隆音樂節,引進三部首次在中國亮相的電子音樂主題電影,免費向公眾放映,使公眾更好的了解到電子音樂風靡全球的文化背景。
 
INTRO 2009讓所有渴望感受電子音樂傳達的愛與和平的人們看到了希望,也讓電子音樂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寫下了屬于自己的深刻意義。那一天,讓人畢生難忘,多少個激動不安的靈魂在祖國的心臟,首都北京的電子音樂之中看到了這種最有時代感的音樂帶給我們的精彩。那一夜,北京難眠,全世界都關注著這個古老而又前衛的城市,全世界都在為北京喝彩,因為中國人做出了中國第一屆電子音樂節,跨出了中國電子音樂節歷史上的第一步。在高潮褪去之后,人們已經開始期待2010年的第二屆INTRO。

(2)INTRO 2010高速電音之旅:陽光下跳舞
 
為本次音樂會注入源源不盡能量的是由“針刺療法”特邀的多位國際一線大牌DJ加上國內頂尖電音團體組成的超豪華陣容。
 
Robag Wruhme曾是德國著名電子音樂組合Wighnomy Brothers的一員。作為一個制作人,從Backcatalog到Kopfniker,再到Polytik,他發行的諸多張黑膠唱片都被世界稱道。而他本人對于Minimal House和Tech House的敏感觸覺更是影響了英國著名俱樂部Fabric的經營者對Fabric音樂的把握,同時也讓BBC電臺節目主持人Giles Peterson獲益匪淺。Robag Wruhme是現代Minimal House/Tech House的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宗師級人物,而其個人低調的行事作風卻更讓癡迷于他的fans趨之若鶩。
 
具有“電子音樂人中的搖滾明星”綽號的巴黎三人樂隊dop已經是現在全世界最優秀的Live樂隊之一。由Clement Zemtsov控制程序與節奏,Damien Van de Sande演奏鍵盤,并由Lelli擔任樂隊其他的表演。成軍3年時間創作出多首精彩單曲,他們的混音作品也被Will Saul、DJ T等選入混音列表之中。而他們融合了Reggae、Hip Hop等多種風格在其中的Live現場極具感染力,總是呈現出非同凡響的演出效果。
 
而來自法國的Oxia,從15歲時就已開始接觸電子音樂,少年天才的他在大學期間就主持學校的電臺節目,而1995年在自創廠牌Ozone下發表了第一張EP便大受好評,之后更建立了Goodlife廠牌以挖掘更多的法國優秀電子音樂。從2004年“Lost Memory”開始,Oxia幾乎首首作品均在舞池大熱,創造了一系列現代經典。2008年Oxia在著名音樂網站Beatport被評選為最佳混音DJ的第二名以及最佳Techno DJ的第三名,至今獲獎無數。2009年,Oxia更將音樂視角轉向8-Bit的范疇,以開拓另一片天空。
 
石野卓球,Takkyu Ishino作為日本電子樂壇的教父級人物,曾連續三年參加德國著名的Love Parade。身為Denki Groove的核心分子,他將J-Pop文化和Techno音樂相融合,是將有日本特色的電子音樂推廣到全世界的人。同時他也參與許多國際絕對一線大牌DJ的單曲混音,從Jeff Miles、Derrick May到Ken Ishii,都曾邀請他制作過Remix作品。而他為《攻殼機動隊》的PS游戲版本所策劃的配樂專輯《Ghost in the Shell》同樣深受Techno愛好者的愛戴。音樂之外,石野卓球所主導的一年一度的WIRE,更是全亞洲規模最大的室內rave party。
 
外國DJ人人實力不凡,本土電音團隊也是個個不容小視。由活動發起方“針刺療”(Acupuncture Records)的五位電音好手,Weng Weng,ELVIS.T,X.L.F.,Pancake Lee和Terry Tu協同來自其他團體及俱樂部的數十位頂尖DJ,在現場主舞臺、歡迎舞臺及現場舞臺輪番上陣,持續不斷的電子 beat,在10小時內頻繁加送,高潮迭起,絕無冷場。
 
如此眾多的高手云集,在中國電子音樂發展到今天還是史無前例。10個小時的露天廣場演出過后,全部DJ將會帶著他們有如神秘的潘多拉盒子的唱片包移師市內多家專業俱樂部的指定after party場地,或是back to back,或是即興合作,與余興未消的人群共歡至清晨6點。
 
無論是喜愛工體周邊,三里屯商圈夜店的時尚玩家派對動物,還是喜歡漫步于后海水畔徜徉在南鑼鼓巷的文藝小資藝術青年,在陽光之下,在最純粹的電子音樂律動中,放松身心自由舞蹈吧!INTRO 2010提供了給你盡情玩樂的理由,跳舞這一人類最古老的圖騰文化,將在電子音樂強勁科技的節拍下再次張揚!

(3)INTRO周邊:電音文化席卷全京

除了令人沸騰的電子音樂與多媒體藝術演出,INTRO 2010繼續高舉“促進中國本土電子音樂文化發展,使真的好音樂成為信仰,成為必須”的大旗,攜手多家文化藝術機構,包括法國使館文化處、西班牙塞萬提斯學院、德國歌德學院等,通過包括講座論壇、公眾路演、電影展映、音樂征集、預熱Party等多種形式的活動,讓電音的熱力傳遍北京,讓更廣的人群參與其中。

(4)INTRO的初衷電音的未來
 
INTRO由國內首家電子音樂廠牌Acupuncture Records (針刺療法)發起,力圖打造一個電子音樂在中國的年度盛會,使電子音樂這一廣受全世界年輕人喜愛的音樂形式在中國也擁有標志性的展示交流平臺,同世界當代藝術接軌,展現中國的開放和現代化成果。
 
中國在08奧運已向全球展示了輝煌的成就與文化的魅力,后奧運時代的北京作為中國的經濟文化中心將繼續以自信開放的姿態面對世界,為熱愛中國、熱愛和平的人們搭建友誼的橋梁。INTRO 2010 北京電子音樂節被納入文化部、北京市政府和國家廣電總局共同主辦的“相約北京”系列聯歡活動中,并是其中重要的廣場項目和節中節。同時由北京市文化局、中國對外文化集團公司以及北京金十電音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即“針”電音廠牌)合力承辦,受到了政府方面的大力支持。
 
Acupuncture Records(針刺療法)自2007年成立以來,數張原創作品發行,百余場電音主題活動,數以萬計的參與人群,已成為中國電子音樂本土勢力標志性品牌。我們相信音樂的力量能夠超越時空,情感,文化、語言,讓不同種族、不同國家、不同文化的人找到共鳴,相互理解,消除隔閡。而充滿了后工業時代氣息與當代科技感覺的電子音樂,是屬于這個時代的聲音。于此最好的展示,莫過于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為了對這聲色的同聲共氣之愛而相約,隨著電子節拍共舞于藍天之下,Love&Peace!

二、電子音樂節行業規模和發展趨勢
 
1、音樂節“遍地開花”,演出市場迎來新春天
 
每年春末夏初,是中國音樂節扎堆的季節。根據道略音樂產業研究中心的報告數據,2014年全國一共舉辦了148臺戶外音樂節,同比增長22.3%,音樂節在各地“生根發芽”,成為了文化消費市場的一道新景觀。
 
伴著人聲音浪搭配的激越鼓點,襯著慵懶慢吞的民謠,迷笛音樂節、草莓音樂節等大小音樂現場在全國各地此起彼落,引來萬眾瘋狂,音樂節也由此而成為城市青年的公共空間,也改寫了許多中國城市青年們的日常休閑方式。
 
阿熊是寧波燈塔音樂創始人,同時也是一名普通單位職工,搖滾的瘋狂和個性的平和在他身上并未凸顯出任何矛盾。阿熊認為,搖滾不一定就是另類和標榜,他熱愛音樂中所展現出的那份純粹和熱烈,因此,五年來他都執著于為樂隊和觀眾提供高品質的現場音樂體驗。
  
同樣,在寧波夏至音樂日負責人胡科富看來,現場的魅力就在于身體感官可以零距離接觸音樂,不設防的安全感、自由感、平等感等特質代表了當代中國的青年文化,同時也為日漸式微的唱片產業和演出市場尋找到新的契機和突圍方式。
  
“燈塔的含義在于方向指引“在唱片業瀕死的今天,阿熊希望音樂現場能如燈塔般,為音樂人引航泊岸,護送遠航,更能為網絡浪潮下的實業焦慮癥,提供一劑名為體驗式經濟的藥方。

2、“泡沫”過后主題特色成突圍王牌
 
盛開往往也伴隨著荼蘼。跟隨爆發式發展而一同顯現的,是國內音樂節陣容雷同、發展路徑“復制”、目光短視等問題。急功近利、缺乏創新正成為阻礙音樂節成長的桎梏。
  
此外,隨著各地音樂節的繁盛,一些不具市場發展潛力的音樂節在舉辦了兩三屆之后就出現退市的現象,部分老牌音樂節和后起之秀在“虛火”過后,也相繼離場,音樂節市場正進入擠泡沫階段。
  
在胡科富看來,隨著音樂節數量呈幾何倍數上漲,樂迷對音樂節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快消式音樂節將在洗牌過程中被大量淘汰。阿熊也感嘆,當音樂人奔波于走穴趕場,創作缺乏創新與活力,這樣的現場音樂早晚要走下坡路。
  
為了吸納更多的音樂類型來保持新鮮感,胡科富介紹,寧波夏至音樂日不僅邀請了法國重量級的音樂人和國內搖滾界的新興勢力共同加盟,還為本土大學生樂隊提供了孵化平臺,形成了“國際范”、“本土化”、“小鮮肉”等多種元素融合的包容模式。
  
阿熊告訴記者,在國外,許多成功的音樂節都有著主題新穎、形式多樣、內容上多元包容的特點。比如著名的英國格拉斯頓伯里音樂節,除了樂隊演出之外,每到晚上主舞臺外還會有馬戲、魔術和雜耍,讓音樂節有了專屬的獨特烙印。
  
“未來我會考慮向主題式音樂現場轉變,產生系列化的音樂品牌”阿熊謀劃道,萬圣節音樂派對、燈光音樂派對等特色模式將陸續推出,燈塔音樂附近的街區也正在謀劃地下文化派對,深受年輕人喜愛的吉他、滑板、街頭藝術等潮流文化將與現場音樂組團發力,產生集聚效應。
  
事實上,舟山東海音樂節就曾打出“穿比基尼聽音樂”的口號,張北草原音樂節則以遼闊草原為舞臺,在天地間縱聲吶喊。誠然,主打“國際牌”、“特色牌”乃至“互聯網牌”的特色音樂節在同質化尷尬之中轉身突圍,精準定位、增強體驗正是這些音樂現場持有旺盛生命力的“王牌”。

3、電子音樂節行業錢途一片光明
 
電子音樂(EDM,Electronic Dance Music)正以一種爆發性的趨勢發展成為一種越來越“吸金”的產業。2009年,世界排名前二十的音樂節一共吸引了190萬的參與者,而到2013年時,這一數字已躍至340萬。同時,根據國際唱片業協會(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the Phonographic Industry, IFPI)的統計數據顯示,錄制音樂(Recorded Music)的數字銷售額在2012年增長了9.8%,而據稱對這一增長做出主要貢獻的正是電子音樂(2013年的數據可能會更為驚人)。這一數據與其他數據一起被最近一項計量經濟學的研究所引用。該研究大膽地將全球范圍內的電子音樂估值為150到200億美元,如果真如該研究所言,那么這已經超過了其他各類錄制音樂在全球范圍內的銷售額。而那些電子音樂節的主要組織方們據說也在去年一年里一共賺了大約45億美元。以上事例及其他一些數據都反應了同一個事實——我們再也不能否認電子音樂正以一種極快的速度發展成為“00后”們最喜愛的音樂,而其躋身于主流一列也指日可待。即使在商界,它也已經常常被喻為“新生代的音樂”。
 
科技與數字時代的到來無疑是電子音樂節市場發展的催化劑。考慮到其他類型音樂節和演唱會上座率的下降,電子音樂節這一塊似乎更加引人注目了。這不僅只體現在參與者的數量上,新興電子音樂節的數量亦增長了原先的三分之一。同時,在那超過三百五十萬的到場觀眾中,最小參與者的是18歲而年紀最大的為35歲。這群電子音樂樂迷無疑是歷史上最有銷路,且擁有大把可支配財產在手的群體是現在最有發展潛力的產業。北美四大頂級音樂節之一的Coachella音樂節在短短兩個周末里聚集了40.5萬的樂迷。Baauer、Pretty Lights跟其他五十多個電子音樂節在今年的音樂節中也在最受歡迎之列。在過去幾年里,電子音樂已從一開始的僅在Coachella音樂節中有機會露面,發展至如今能在媒體頭條占有一席之地。在2012跟2013年間,音樂節創造了4700萬美元的收入;在九天之內以2000萬美元的計稅銷售額刺激了加州地方經濟;佛羅里達州的邁阿密也感受到了由電子音樂節帶來的暖流——今年已經是冬季音樂節連續第28年在這里舉辦了;同在邁阿密舉辦的Ultra音樂節聚集了超過16.5萬的參與者,僅凈稅收收入就創造了7900萬美元,此外還給佛羅里達州和邁阿密地方稅收帶來了額外的1000萬美元收入。
 
受到可觀收入的刺激,電子音樂節行業的組織結構也日趨完善。這一行業如今由兩大會議主導:一是位于西班牙伊比沙島的國際音樂峰會(IMS),二是位于拉斯維加斯的EDMbiz。同時,電子音樂行業中還產生了其第一個游說組織——電子音樂協會(AFEM)。該組織的成立時間緊隨著電子音樂的出現,特別是美國地下電子音樂,這也是為什么新的EDMBiz會選址于美國的拉斯維加斯。AFEM將在今年春天于美國邁阿密的冬季音樂節(WMC)上進行首次聚會。冬季音樂節一直將自己標榜為全球電子音樂產業最大型且歷史最為悠久的產業集會,而AFEM此舉亦顯示了其對冬季音樂節的尊重。這個新成立的非盈利貿易團體旨在通過聚集電子音樂流派的藝人、經紀人、廠牌、推廣人、出版商和廣播放送公司來鞏固并促進該音樂流派的發展。但它的首要任務之一應是審查該產業的綜合數據,以便更好地評估舞曲的全球經濟價值。在這一方面,盡管有著前文中所提到的那些計量經濟學的研究,但成果仍十分匱乏。
 
電子音樂協會委員會由國際音樂峰會的聯合創立人Briton Ben Turner、美國娛樂界律Kurosh Nasseri和Grammy Trustee領導,其成員十分國際化。同時,其顧問團隊亦是由業內人士所組成的大型專家組,包括剛剛被指派為Live Nation公司電子音樂部門負責人的JamesBarton、身為Ultra Music創始人亦是Sony Music電子音樂部門負責人的Patrick Moxey,以及著名的Windish代理公司創始人Tom Windish。

4、SFX娛樂公司(SFXE)于2013年10月以2.6億美元的市值在納斯達克上市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華爾街的投資商們最近也開始關注起這一發展勢頭強勁的產業以及其背后那群年輕的消費者們。SFX娛樂公司(SFXE)于2013年10月以2.6億美元的市值在納斯達克上市。這一舉措促使SFXE一舉收購了歐洲及美國地區好幾家主要的音樂節和宣傳推廣公司。SFXE的這次上市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因為這是第一起使得投資商們開始認識到電子音樂的上市案例。就像SFXE在那時說的一樣“我們將它(電子音樂文化)看作一場世界范圍內的時代性運動,這一運動的主導者是一個充滿了狂熱追隨者,并迅速發展壯大著的群體。
 
不過由于政府關閉(編者注:指去年十月份美國政府因預算撥款按無法通過而導致的政府關門“停業”),投資商們的信心更是大大減弱,股價自那時起跌了近四分之一。更雪上加霜的是,SFXE公布的財政報告顯示,自早前因發生涉毒命案,紐約電子動物園音樂節被迫取消以來,公司在第二季度持續虧損。而那次電子動物園音樂節也是第一個因涉毒而被取消的電子音樂節。
 
盡管如此,SFXE的前景仍有轉好的趨勢。作為該公司在收購這一塊的發展領頭人,SFXE的前創始人,媒體大亨Robert F.X Sillerman已經往電子音樂產業里注資了10億美(Sillerman曾在2000年時將SFX賣給Clear Channel,后者不久之后與Live Nation合并,Sillerman手握57%的所有權股份重新掌權)。SFXE正與多達50多家電子音樂相關的企業進行商業談判,并已經與其中大約三分之一的企業達成了暫時性的協議。Sillerman稱,他的長遠規劃中包括有“利用互聯網將樂迷與舞曲音樂聯系起來”這樣一條。

三、電子音樂節行業產業鏈分析
 
1、上游行業:贊助商
 
跨界是當下一個主旋律,尤其是在互聯網+的背景下,跨界已成為營銷和塑造品牌的一個標配動作。可以說,即使你是響當當的品牌,也必須考慮品牌在新消費環境下的升級,所以今年更多的品牌開始重新詮釋,重構在消費者眼里的印象。
 
之所以選擇音樂,從營銷角度看,也有兩個原因:一是當下音樂節的生意太火爆了,數據顯示,從2012年開始,中國戶外音樂節的數量和票房直線飆升,草莓、迷笛、恒大星光等輪番上演。贊助商們意在借勢“音樂節”,分享音樂節的推廣和品牌紅利;二是年輕消費者更具個性化、活力,短期的價格刺激,很難建立忠誠度和黏性,反而音樂這些本身具備“勢能”的資源,更能承載起品牌;三是很多企業在宣傳時更偏產品、體驗層面,而非品牌的內涵,這意味著他們迫切需要品牌上的升級,否則就會拖未來業務擴張的后腿。

2、下游行業:觀眾及餐飲、服務業
  
我們驚喜地看到,音樂節舉辦地周邊的眾多商業業態,正隨著音樂節的聲浪擴散而“改頭換面”。以前,當附近商務樓的白領陸續下班,這邊就像一座“空城”,但隨著音樂節品牌的打響,文化廣場開始有了人氣集聚,而且這種集聚還帶有持續性。
  
音樂節結束當日,人群作鳥獸散地涌向各個零售超市,餐飲店和超市門口都排起了長龍。音樂節舉辦地周邊,無論是人流還是周邊商業的營業額都呈現幾何倍數增長,一條由音樂節帶動起的產業鏈已初見端倪。
  
與之相應的是,音樂節的觀眾成分,也由最初的搖滾死忠與文藝青年,漸漸擴大到了大學生和白領階層。當音樂節現場成為城市公共空間后,承載其上的就不單單是音樂傳播的功能了,社交、消費、文化交流等各項公共功能相互疊加,形成了綜合的推動引擎。
  
一場音樂節不僅是個人的聲色記憶,同樣也是一座城市的記憶片段。借助音樂節,城市區域品質將得到顯著提升、商業業態將得到豐富、區域人氣越發集聚,讓“月光經濟”流淌在音樂中。月光經濟又稱夜市經濟,以夜間文化演藝、餐飲購物、休閑娛樂等為主要內容,是衡量一座城市經濟繁榮程度的“晴雨表”,無疑,音樂節的旋律線條正成為都市現代生活的新注腳。

3、行業競爭格局
 
(1)草莓音樂節營銷模式
今年五一小長假,一直被互聯網公司視為重要營銷陣地的草莓音樂節缺席北京,獨占上海。但從演出現場贊助商來看,互聯網公司仍占據著草莓音樂節營銷的半壁江山。畢竟,草莓音樂節是國內年輕人參與最多、規模最大的一次音樂盛會,眾多定位于這類群體的互聯網公司自然是不愿意放棄這個極好的宣傳平臺。在2015上海草莓音樂節上,驚艷的互聯網公司也是可圈可點,不妨看看以下的現場盤點。
最多元互(hu)動:陌陌科技(ji)
 

陌陌科技可謂是草莓音樂節的常客。今年再戰音樂節,陌陌以“就缺你”為主題展開各種互動營銷,什么體感游戲、免費酒水、各種美食、潮流樂器。什么“缺你合影”的背景墻,相框,背包、帽子、雨傘、防潮墊等在內的“包你不缺”大禮包,各種“缺人”的貼紙等等。草莓音樂節陌陌展臺前,可謂啥也不缺、應有盡有。就連新媒體宣傳也五味俱全,甚至還請出了同道大叔等知名漫畫師助陣。
 
總的來說,陌陌展臺足夠新穎,品牌貼合度也較高。不足在于陌陌的貪多和面面俱到,讓人抓不住重點和亮點。自然也引發不了網友的曬發熱情。如果能去繁從簡,或許會收獲更好的效果。


大姨嗎算得上在草莓音樂節上看到的最粉紅、最奇葩、最貼心、辨識度最高的互聯網企業了。要知道,第一眼看到大姨嗎那門前一簇簇桃花、粉嫩十足的姨媽廟,就基本能猜出來這是一款為女性經期健康服務的APP。走進一看,這里面創意點還真是挺多,美女姨媽神cosplay、萌萌噠的大姨嗎大頭娃娃總是能吸引一堆年輕人駐足合照。免費送出姨媽萬靈上上簽和姨媽養顏棒棒糖,也契合了大姨嗎的產品主題。
    
而在新媒體傳播上,除了以其他互聯網公司慣用的免費送票等方式,吸引轉發擴散。現場為妹子們準備的“大姨嗎”特制版姨媽巾和大頭娃娃的扇子則起到了極好的傳播效果。
    
我們在微博上搜索#草莓音樂節#關鍵詞,發現被網友曬出次數最多的就是大姨嗎。
    
展臺不是最豪華寬敞的,工作人員不是最多的,免費禮品也不是最多樣的。大姨嗎靠著精準的定位,以小博大,就能觸發網友曬單分享。這份用心創意,值得借鑒。


參加音樂節不是一次兩次了,不過像搜狗網址導航這樣直接粗放做營銷的互聯網企業,則不多見。要不是因為今年車展禁止車模了,我一度以為自己走錯了展會。說實話,一堆穿著比基尼的大胸美女在展示身上的搜狗LOGO的確是賺足了眼球。但草莓音樂節畢竟不是男人為主的車展和游戲展。在這個妹子總是多過于男人的、青春文藝味十足的草莓音樂節上,這樣弄幾個大胸妹兒到各大舞臺前招搖,總有一種格格不入的怪異感。而從新媒體分享效果來看,也是差強人意。建議以后搜狗網址導航在做線下活動之前還是要多做做市場調研,否則沒有“奪主”,就只剩下“喧賓”了。


除了那塊不規則的LED屏幕,京東在草莓音樂節上最大的亮點莫過于那只飛上天空的京東狗了。除此之外,京東前期的新媒體宣傳也很給力到位:請出來眾多段子手出列,為其在草莓音樂節的活動預熱,幫其賣耳機等數碼產品。估計前期耳機賣的太好了。五一當天, @京東及@京東電腦數碼等微博并沒有對草莓音樂節現場進行相關展示。整體營銷顯得虎頭蛇尾,不免有些讓人遺憾。

美麗說在草莓音樂節開辟了很大的一塊展位來宣傳。并搬來了代言人鹿晗的各種視覺物和LED視頻。別說,名人的號召力就是大,無論是線下和線上,都引發了廣泛的圍觀和討論。再配合美麗說推出的最草莓lookiwatch大獎、送扇子等常規營銷方式,也獲得了不少露臉的機會。
 
其實,在2015上海草莓音樂節上,一些傳統企業在營銷推廣上也十分亮眼,像是匡威酷酷的鞋墻,ASOS不同風格的潮流拍照墻等等。營銷創意均都不輸互聯網公司。可以看出,今年草莓音樂節的所有參展企業,在展臺風格設計和搭建上都有了不小的飛躍。
        
當然,在這樣一個年輕人聚集的大型音樂盛會上,除了要契合品牌調性、吸引現場觀眾參與,極短時間里提升品牌認知,推動自發性二次傳播也應該是互聯網公司營銷操作的重點。期待未來能夠看到更多精彩的營銷案例,真正成為音樂節上不可或缺的一道風景線。

4、恒大音樂節營銷模式
 
借著足球場上亞冠的東風,恒大之名再次傳遍全國。但恒大地產的財力人人皆知,和土豪做了朋友的恒大音樂辦起事來,卻反有些“經濟適用男”的味道:9月開始的恒大星光音樂節,主打門票便宜牌,單場每張60-80元,“就一張電影票錢,讓大家都看得起”恒大音樂總裁宋柯算起了賬。而別的同等規模音樂節單日票價約在150元。
  
此外,該音樂節單場規模約2萬人——不算大,每場藝人出場費是150萬級別——適中。而且票價低——則是有各行各業的贊助商出資。這次的總贊助費達“1億幾”國內音樂節的天文數字。
  
之所以能獲得如此之高的贊助費,是因為恒大音樂節場次多、范圍廣:賽事組織者開著大篷車,要在半年內演到30城、舉辦30場,每周去1-2個城市,大至上海,小至毗鄰京津的盤山。前所未有的全國性規模,讓贊助商能獲得大范圍、長時間的宣傳效益,所以愿給出前所未有的高價(這是30場總的贊助費,但很多大的單場音樂節可能還拿不到這個的1/30),但也讓演出有不小的執行難度。而恒大憑借雄厚的實力及強大的組織能力,在十幾場下來后,獲得了很高的人氣,基本能保持單天1.5萬-2萬觀眾到場。
  
最初這個新生的音樂節也遭受到了不小的質疑,甚至被貼上了“不可能的任務”的標簽。“低票價是不是在斷別人生路?”“助商掏錢多會不會廣告也太多?”各種質疑不斷出現,而在恒大看來,這是做音樂節的新模式。  

(1)票價便宜
  
光說票房,音樂節每場算出兩萬張票,票房大概也就100萬人民幣,這個錢承擔不起音樂節的藝人陣容、制作水準和規模。比較革命性的做法,是讓贊助商承擔這個費用。
  
像那種只在一個地方辦幾天的音樂節,就算觀眾有5萬人,但觀眾就集中在這幾天,前后高密度宣傳期也就1個月。這對贊助商來講其實只是事件性的,不是一個整體,而且只在一個地方。很多廠商是希望全國性的宣傳,不能只在一個地方,覺得如果只做一個地,還不如不做。所以即使單場做太大,也很難讓強勢的贊助商來投很多錢。
  
而恒大能給贊助商一個半年以上的、全國性的宣傳。而且贊助商可以針對自己的需要來挑城市、挑地域,不用30場都贊助。恒大策劃的比較周全,從而受到贊助商的青睞,今年恒大所舉辦的音樂節巡回演出共計30場,贊助費收入預計達1億幾,但很多大的單場音樂節,卻不及恒大的1/30。  

(2)藝人費、制作費可控  
  
而藝人演出場次一般都是20場起,可以談打包價(相對便宜),并且恒大自己組建了一支制作團隊,比起只演一場,多場次的演出能更好控制燈光、音響等的費用。

(3)演出質量不掉價  
  
在制作方面,也是要求高水準。行業內一直存在藝人打包價,但恒大請藝人并不主要考慮價格,而是考慮藝人的唱功、作品和整體組合的合理性。例如本次邀請到的大張偉、民歌手阿普薩薩、飛魚、反光鏡等等,都是頗具實力的。

(4)合適的品牌植入  
  
恒大在篩選水、飲料、電子產品、運動裝、運動鞋、房子以及一些家庭用的快消品廣告時都力爭與音樂節主題相符。前來參加音樂節的觀眾大多為年輕人群體,經篩選后的品牌更貼合這類人群的實際需求,既確保了贊助商的利益,又提升了音樂節自身的層次,收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恒大音樂節革命性的營銷模式為這個行業提出了新的發展思路,值得各個組織者們借鑒。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涌現出更多更好的組織及營銷模式,讓這個行業發展壯大。

5、產業的未來
 
隨著電子音樂及電子音樂節持續快速的發展,盡管發生了最近的那幾起涉毒命案,但大型企業也逐漸意識到了這一音樂流派對整個行業所帶來的沖擊。以演唱會推廣商為例,他們正面臨著巨大的挑戰——成功舉辦出更大、更好的音樂節。隨著觀眾們對演出質量、奢華的視覺效果和頂尖的音響設備要求的增高,音樂節門票的票價也隨之一同飛漲。去年Ultra音樂節通票的起價為399美元,而VIP通票的報價更是高達850.11美元。
 
電子音樂流派和音樂節市場都是這場全球性運動的一部分,且它們正打破著多種音樂平臺間的界限。據說Last.fm宣稱去年其Hip Hop板塊的聽眾人數下降百分之八十,而電子音樂的聽眾人數卻翻了一番。同時我們也該注意到那些腰纏萬貫的金融家們似乎也肯定著這一刻的特殊性,并也終于準備好了要避開直接投資一種音樂形式的風險。

四、部分相關企業研究

1、摩登天空

摩登天空創立于1997年12月27日,中國最具規模和文化影響力的音樂公司,同時也是兩岸三地最大。實力最強的音樂節制作運營機構。是目前中國最具創造性以及最大規模的的原創新音樂唱片公司,同時也是最受國際關注的中國音樂公司。


2、熱波傳媒
//www.myzmf.com/
熱波傳媒是目前中國知名的音樂營銷公司,致力在電視,音樂節,演唱會,互連網及手機移動等平臺上推動流行音樂。熱波傳媒每年組織近100場音樂活動,其中熱波音樂節(ZMF)是中國地區最具規模的戶外音樂節,每年現場吸引超過15萬人,電視和互聯網上的轉播超過1億觀眾瀏覽。熱波傳媒同時也為各類客戶如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運營商提供全方位的音樂服務,并通過優酷,Youtube等視頻網站向全世界推廣音樂內容。


3、Acupuncture Records
//www.arp-creative.com/
Acupuncture Records是成立于2007年的中國領先電子音樂廠牌。Acupuncture Records【針刺療法】自成立以來,“針” 云集了眾多國內頂尖的DJ、VJ,和Party策劃人,從常規的俱樂部周末活動,到千人量級的各種主題Party,他們聯袂打造了一場場精彩絕倫的派對活動,在各地不斷上演激動人心的電音好戲。其每年9月的周年慶典,10月的SPOOKED 萬圣節換妝奇幻夜,12月的Genesis跨年倒計時派對,已經成為廣受時尚前沿的年輕人群喜愛的活動品牌。


4、上海艾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
//a2live.cn/
上海艾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致力于大型電視節目制作,演唱會的舉辦,廣告拍攝等。


5、北京迷笛音樂學校
www.midifestival.com
迷笛學校全資成立的北京迷笛演出有限公司策劃并執行,迷笛演出公司依托迷笛的優良品牌、豐富的藝術管理和技術資源,經過連續8年的舉辦和發展,打造出了北京迷笛音樂節這一中國最大的露天音樂節,她被海外媒體譽為全球最大的華語音樂節。迷笛音樂節每年5月1日至4日在海淀公園舉行。


五、總結
 
比起前些年音樂節泛濫的狀況,現在國內音樂節規范了很多。數量上少了一些,經過市場的優勝劣汰,有些野路子的音樂節已經不見了。現在主要是幾家老牌的,像摩登、迷笛,包括熱波等,加上今年的恒大,還有一些港臺那邊過來的音樂節品牌。未來總體是在往好的方向發展,得走規范化、品牌化、市場化的路子。
  相關公司
不(bu)明情況 成(cheng)立時間:1993-06-23
迷笛音樂學校
迷笛學校全資成立的北京迷笛演出有限公司策劃并執行,迷笛演出公司依托迷笛的優良品牌、豐富的藝術管理和技術資源,經過連續8年的舉辦和發展,打造出了北京迷笛音樂節這一中國最大的露天音樂節,她被海外媒體譽為全球最大的華語音樂節。迷笛音樂節每年5月1日至4日在海淀公園舉行。
不明情況 成立時(shi)間:2009-05-11
艾唐文化傳播
上海艾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致力于大型電視節目制作,演唱會的舉辦,廣告拍攝等。
不(bu)明情況 成立時間:2007-06-23
ARP
Acupuncture Records起源于Acupuncture Records “針刺療法”電音廠牌–北京首個電子音樂節“INTRO”和數百個電音派對的舉辦方,ARP與眾多先鋒音樂人、多媒體藝術家和創客們有著緊密伙伴關系,同時也有著廣泛的與知名品牌合作創意項目的成功經驗。
不明情況 成立時間(jian):2007-06-23
熱波傳媒
熱波傳媒是目前中國知名的音樂營銷公司,致力在電視,音樂節,演唱會,互連網及手機移動等平臺上推動流行音樂。
不明情(qing)況 成立時(shi)間:2002-01-22
摩登天空
摩登天空ModernSKY是一家新音樂獨立唱片公司。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Copyright©創業聯合網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務與客服聯系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