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中概股回歸A股的最大動力是什么?

近日,奇虎360的私有化交易消息引起了市場的高度關注。其中,據資料顯示,近期奇虎360宣布達成93億美元的私有化協議。如果按照交易總額進行計算,這將會成為目前中概股規模最大的私有化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奇虎360的下一步計劃,更大可能將會回歸A股市場。顯然,從奇虎360的私有化交易來看,其主要動力源自于獲得更高的估值水平。
事實上,進入2015年,中概股回歸A股市場,已經逐漸受到了市場的關注。其中,有數據表明,截至目前,已有34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宣布了私有化以及拆除可變利益實體VIE的過程。由此可見,中概股回歸A股的速度正逐步加快,而未來或將有更多的中概股加入到回歸A股市場的行列之中。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中概股加速回歸至A股市場呢?
實際上,對于中概股企業而言,尋求更高的估值空間,當屬最為核心的原因之一。
不可否認,從目前中美股票的估值水平來看,兩地市場同等類型的上市公司,存在著巨大的估值差距。與此同時,需要注意的是,對于A股與港股之間,同樣也存在著一定的估值差距。截至目前,A股較H股的溢價率高達42%以上。
“成也資金,敗也資金”當屬A股市場的真實寫照。然而,從近年來A股市場對新股乃至對借殼上市的股票的炒作力度來看,其爆炒的空間也是相當驚人。
其中,以今年發行上市的新股為例,雖然有新股發行監管紅線的約束,但這卻加速了資金的熱炒力度。其中,自今年以來,已上市的新股的平均漲幅接近400%,而年內已有多只次新股出現了超過1000%的漲幅。
顯然,對于赴美上市的中概股而言,其在當地幾乎無法享受這樣的爆炒待遇,而其整體的估值水平也就相當有限了。
至此,站在提升企業估值水平,為企業創造更大的投資吸引力的角度出發,回歸A股市場也就成為多數中概股的目標任務之一。
除此以外,政策環境的持續寬松也是加速中概股回歸A股市場的重要原因之一。
縱觀最近幾年,隨著我國逐步鼓勵中概股企業回歸A股市場,在政策上也作出了明顯的鼓勵舉措。
其中,在15年6月4日,明確強調了要創新投貸聯動、股權眾籌等融資方式,推動特殊股權結構類創業企業在境內上市等。至此,對于不少采用VIE架構的企業,也將加速其回歸A股市場的步伐。
與此同時,我國亦在轉板機制上也作出了不少的創新嘗試,如對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科技創新企業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滿12個月后到創業板發行上市等。對此,對于部分登陸新三板的企業,未來也可以滿足其轉板至創業板市場,提升其融資水平的目的了。
此外,注冊制度的加速推進,也是一種政策寬松的體現。時下,對于未來的注冊制改革,將會以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授權實施的形式進行。對此,隨著未來市場的準入門檻的大幅降低,未來企業排隊發行的等待時間也將會大大縮短,這也為中概股回歸A股市場創造了極佳的環境。
顯然,對于未來中概股企業而言,無論其選擇的是IPO發行、還是借殼上市,抑或是登陸新三板的方式回歸市場,我國資本市場都為其創造出比較寬松的政策環境,而未來中概股企業加速回歸A股市場也將會成為一種大趨勢。
不過,在此背景之下,卻又容易產生另一種尷尬問題,即隨著更多的企業回歸國內資本市場,又會否迅速造富又一批群體呢?而我國資本市場又會否淪為一個大型垃圾箱呢?
顯然,這也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現實問題之一。至此,在A股市場政策環境逐步寬松的大背景下,我們還得需要從本質上提升市場的“優勝劣汰”功能,防止未來市場出現供需失衡式的發展格局。與此同時,更需要進一步強化投資者的權益保護,防止未來投資者的切身利益受到更大程度的傷害。
此外,更為關鍵的是,針對未來中概股的大量回歸,必然會造富又一批新的投資群體。對此,對于這類受益者的持股鎖定期以及未來限售股減持額度等問題,亦需要作出更為嚴格的規范,并結合靈活的稅收征收政策,以從本質上規范這類投資群體的后續減持套現等行為。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biao)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