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銀賽富合伙人羊東:好的創業模式應當是越做越輕松的

創業是一個多元復雜的問題,需要思考的參數非常多,自己總結了一個小模型,可以給大家參考。這個模型不能算是我自己提出來的,應該是我們的老祖宗在《易經》里面提出來的,看一個事物要從三方面去看,就是象、數、理。比如我們看一個人,象是他的長相、樣貌,數是他的身高、體重等指標,理是這個人的品質、情懷等內在因素。同樣,這個模型是非常適合于分析創業公司的。
象——服務與產品
顧名思義,象是一件事物最顯而易見的部分,《易經》中,象是辯證的,有真象也有假象。對于一家創業公司來說,應該就是他們要直面消費者的產品和服務,產品和服務要抓住“真象”。對“象”的優化,我想有幾個可以參考的點。
首先,產品和服務必須切中真實的需求。這句話看起來非常顯而易見,而實際上很多創業公司的產品并沒有真正與用戶的需求契合。一個消費者可能在是否花20塊錢買一本書的時候會思考良久,但是在星巴克買一杯跟書一樣價格的咖啡確從不糾結,對這種用戶心理的理解是需要創業者深入去思考和調研的,不能只看到表象。
第二,產品要有突出的功能。差異性是公司從眾多創業公司中脫穎而出的必要條件,只是做一個比別人稍稍好一點的產品,顯然是無法在現有的環境里取得突破的,這一點會在下面的第一性原理中再提到。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要有完整可用的產品。舉一個特別有代表性的例子,在與一些清華的創業者接觸的時候,起初大家對產品的定義和理解都很不錯,比如我們要做的APP是一款發動機性能強勁的跑車。但是最后會發現,做出來的更像是裝甲車或者SUV。我想這是因為創業者經常帶著工程師思維去做事,工程師往往專注于解決某個工程問題,而用戶購買的不是功能,而是產品,裝甲車和SUV的發動機也非常強勁,但是在公路上是開不出跑車的感覺的。
一個創業公司的“象”是它的產品和服務,一定要能讓用戶掏錢購買。近幾年中國的產品文化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是還是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做國家之間的橫向對比,會發現世界上叫得出名字的產品,基本都來自美、日、德三個國家。因此中國如果要成為強國,不能靠制造業立國,而應該形成屬于本國的產品文化。
數——數字與指標
數應該是創業者心中一本清楚的賬,它涉及到創業中的定價、成本、規模、資金等指標。《易經》中的數指的是要知道“象”的排列規律。公司的產品在用戶心中的接受價位是多少,根據現有的規模和成本可否實現盈利目標,如果不能滿足盈利目標的話,如何調整價格,達到新的規模,從而降低成本實現盈利目標。例如一家美國洗車公司的失敗,就是因為定位為30美元一單,客戶無法接受。但是如果定位為20美元一單,就需要大量融資形成一定的規模,但是最后發現資本這個“數”是很難實現的。
數是公司運營的基礎,基本原理在于創業公司需要準確計算在一段時間內自己手里能掌握的資源籌碼(時間、資金、技術、人才等等),通過這些籌碼要在這段時間內實現相應的目標,比如公司業務增長的最大化,或者達到某種規模使公司現金流達到平衡點。
理——模式與路徑
理是創業公司要不斷完善和明確的資源機制,分成兩個方面——模式和路徑。《易經》中,理是象和數結合起來所得到的系統和規律,折射到創業中,即創業公司商業模式的內在機制和養成路徑。商業模式我們經常提到,對商業模式的評價判斷,也有幾個可以參考的點。
首先,好的模式應該是越做越輕松的。創業不應該搞得像上戰場一樣悲壯,一個企業家如果能做到讓這個企業自行正常運轉,自己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那就實現了一個不錯的模式。相反,如果你的公司一直需要你每周工作七天,像在投行一樣每天只睡5個小時,那商業模式一定出了問題。
第二,商業模式必須具備可持續性。公司是要進行長期經營管理的,我們一定要明確這個公司是否具備可持續性,是否可以在較長的時間內穩定存在和長期盈利。目前國內不少公司比較急功近利,比如之前有一些一時間風靡全國的游戲和APP,以用戶數和融資規模證明自己公司的實力,但是經過一段時間后會發現只是曇花一現。
第三,對清華的同學來說,一定要深入思考自己所在專業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是資源的組合、流動機制,這里的資源包括行業內的技術、資本、人才等等,要對某個行業的商業模式進行深入理解或創新,前提必須是你已經成為了這個行業的專家。對自己所在行業的商業模式深入思考,實現某種創新的機會會更大。
理的第二個方面是商業模式的實現路徑。舉個例子,“農村包圍城市”就是一條非常牛的路徑。如果說成立新中國(的政府運行機制)是要實現的模式,那么基于最初的起點(缺錢、缺人、缺裝備、缺土地),先是通過起義、長征穩固自己在農村的根據地,即“扎根農村”,然后通過游擊和小規模戰役與敵人抗衡并形成局部優勢,再通過幾次大的戰役殲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最后全面鋪開占領中國大陸,實現“包圍城市”,中國共產黨在每個時間點都根據自己的資源能力設計了正確的戰略路線。相比之下,在創業也是類似的。例如規模經濟是一種非常深刻的商業模式,但是如何在某個業務上達到規模、實現壟斷,通過某個產品功能的爆炸性增長,還是通過融資以戰略性犧牲占領市場,都是可能的路徑,需要創業者去思考。
理是創業要實現的模式和模式實現過程中要走的路徑。用一個物理機制來比喻的話,應該是第一宇宙速度。達到第一宇宙速度代表某個物體在近地物理空間中實現了一種良好的運行模式,它是省力的(靠萬有引力實現轉向),是可持續的(真空環境下不需要額外動力),同時是具備行業屬性的(要在哪個軌道上執行什么任務)。而要達到第一宇宙速度,路徑就是你要用什么樣的火箭,火箭分幾級,每一級在那個階段提供動力,每個階段的飛行軌跡和姿態。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簽
精華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