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更迭的操作建議

即使在CEO不愿意卸任的情況下,董事會也應著力促成大家達成一致,使創業者在卸任后仍然能夠參與到公司的發展中來。特別是,如果創業者手中的股份足以使他有資格成為公司董事,這樣的安排顯得尤為重要。
另一個最近面臨CEO變動的案例頗具啟發意義。這是一家剛剛起步的軟件公司,由一名技術型人才創立,員工也多由其家族成員構成。這家公司擁有很棒的產品,而CEO在成本控制方面也做得相當出色。引進風投后,該初創者卻依然秉承著家族管理的理念,他只信任少數親信,并且反對公司進行擴張的投資策略,而這種擴張正是新進投資者獲得合理回報的必由之路。
領投的風險資本明白,創業者的支持對于公司下一步的戰略極為重要,而這個CEO卻并不是能帶領公司進一步發展的人選。這個時候,風險投資家并沒有選擇消極等待,而是積極地采取了措施。他們把銷售額目標寫進合同,倘若這一目標沒能實現,CEO將遭替換。
最終,銷售目標并未實現,但由于雇傭條件在原始合約已寫明,從而消除了感情因素和人際關系的負面影響。而且,風險投資家堅持讓CEO留任主席并負責產品銷售,這正是CEO擅長的兩項工作,由此CEO能繼續給公司創造價值。在此之后,這位CEO確實為公司作出了重要的貢獻。然而,他的風險厭惡型戰略還是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公司的發展。風險投資家再一次掌控了主動權,與CEO達成一致,他們將在之后的數年內逐步收購CEO手中的股份。如此一來,既保持了創業者對公司一如既往的忠誠和支持,也創立了一個更為穩定和團結協作、齊謀發展的董事會。
在同風險投資家以及其他相關專家的討論中,筆者發現,有一系列措施能夠使棘手的CEO更替過程更易推進,從而推動公司的進一步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更有利的可持續發展關系的產生。即使CEO的更替是由一些歷史上的分歧所帶來的,公司也應抓好CEO更替這一契機推行舉措,以降低未來犯錯誤的可能性。在Adams對歐美近200名風險投資公司及私人公司董事會的調查中,調查者發現64 %的公司撤去初創者的CEO職位,同時大部分的董事會也撤除了第二CEO的職位。對于董事會中的風險投資家而言,他們都應該推行如下的措施使得CEO平穩更替。
(一)預期明確化,考核周期化
董事會應要求CEO定期進行報告,且從組建之初就應給CEO設定目標值和期望值,同時還需做到定期考核。在任命之時和若干周期內,董事會和CEO之間根據實際情況對工作和公司發展預期達成一致意見。董事會應至少每年對CEO的表現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并及時聽取管理團隊、董事會成員及其他重要股東的反饋意見。
要特別重視我們前面所討論的“預警信號”,董事會應該向CEO提供公平公正的反饋,內容應涵蓋CEO需要改進的地方、公司未來的發展計劃等等。在這一過程中,公司可以聘請外部的咨詢公司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咨詢公司主要負責向董事會提供基于反饋意見的報告與建議,同時為CEO提供未來發展的指導意見。在需要的時候,咨詢公司可以用來告知CEO需要在哪些方面進行改進。通過設立明確的目標,董事會可以在早期警報出現時依據這個客觀的標準同CEO進行交涉。在接下來的討論中,董事會所給出的關于該事項的陳述都應是不帶主觀色彩的,而CEO應陳述自己的觀點。這些程序后,雙方就要進行具有建設性意義的討論,通過各種觀點的碰撞與調解,最終形成一個修正后的發展計劃。
(二)確定一個公平而積極的最終計劃
同CEO進行富有建設性的討論過程,往往需從一些基本事宜開始。首先,各方應該不帶主觀色彩的去參與到這一過程中,唯有這樣,對話的過程中才可能保持判斷的公平性與準確性。在某些特殊情況下,比如因主觀色彩過濃導致討論陷入僵局的情形中,咨詢公司能更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同時,一般地,董事會應該指定代表與CEO協商,并且建立相互信任的關系。之后,CEO必須開始去思考如下這些問題:
(1)公司是不是在走向成功?
(2)如果不是,該怎么辦?
(3)在某些關鍵領域,我的弱點是如何成為公司發展的瓶頸的?
(4)是我自己在繼續全力追求成功,還是公司真的需要我?我的那些缺點是不是會拖累公司?
根據自己在這一領域多年的實踐經驗,管理顧問Larcen認為,“當針對CEO的評價是由其本人和一個向董事會匯報的顧問共同推動時,大部分首席執行官都會承擔起作出正確決定的職責。”在上述過程中,相當關鍵的一個要素是CEO和董事會不是互相敵視。相反,董事會針對公司目前發展的需要以及現任CEO能否帶領公司繼續發展,提出了一個富有建設性的評估過程。
(三)一旦決定更換CEO,董事會就要作出明確的表態
當CEO更替計劃確立后,董事會和CEO應該就人員更替的原因向雇員、顧客、投資者和其他股東進行溝通。各方都必須遵守這一決定,這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決定沒有公信力,那么就會產生副作用。一個令人信服的說明既需說明原CEO的重要功績,又應該對將要招募的新CEO的技能與經驗有一個簡要介紹。同時,對于原CEO的現職位以及人員更替的時間表要做詳細說明。
如果真能按上述要求來執行,統一、清晰的說明將有利于維護原CEO的聲譽,同時為公司未來發展奠定一個良好的基調。將原CEO加入到決定新CEO的過程中,往往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例如,董事會招募CEO委員會將能根據原CEO對申請者形成一個基本標桿與門檻。然后,董事會可以請創業者從一堆資歷符合的申請者中選拔出接任者。這些行為向公司的管理層表明了一個姿態,那就是公司新一輪的發展并不意味著是對前任CEO的背離與否定。
(四)CEO更換結束后,公司不能再將任何問題歸咎于前一任管理層
不論原CEO是否在公司留職,繼任CEO都不應該公開譴責前任管理者所做的錯誤決策。繼任CEO應著眼于公司未來,探討公司的愿景、價值、目標、戰略及計劃等等。繼任CEO應強調在他/她的帶領下,公司的未來將會呈現怎樣的不同之處,而不是去一味否定其前任的決定與舉措。
知名風險投資公司
|||||||||||||||||||||||||||||||||||||||||||||||||||||||||||||||||||||||||||||||||||||||||||||||||||

創業聯合網是創業者和投資人的交流平臺。平臺擁有5000+名投資人入駐。幫助創業企業對接投資人和投資機構,同時也是創業企業的媒體宣傳和交流合作平臺。
熱門標(biao)簽
精華文(wen)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