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不準備重(zhong)復討(tao)論Web信息(xi)構(gou)架(jia)過(guo)程中的(de)(de)細節(比(bi)如,搜索框應當放(fang)什么地方),這(zhe)些細節很(hen)多文章都討(tao)論過(guo)了。我們把(ba)重(zhong)點放(fang)在與網(wang)站信息(xi)構(gou)架(jia)的(de)(de)相關核心原則和方法上。適當的(de)(de)使用(yong)這(zhe)些原則可以簡化從互聯網(wang)認(ren)知(zhi)信息(xi)的(de)(de)過(guo)程,且使呈現(xian)的(de)(de)信息(xi)更容易(yi)被(bei)獲取。
為了能(neng)順利理解并恰當(dang)運(yun)用這些原則,我們首(shou)先要理解什么是信息構架(jia),信息架(jia)構的目標、核(he)心理念、組(zu)件和構架(jia)的一般過程是什么。
了解信息構架
什么是信息構架?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簡稱(cheng)IA)是美國建筑(zhu)師(shi)沃爾(er)曼(RichaId SaMl wMMan)先生在1975年創(chuang)造出的一個新詞語。
IA的基本定義:
IA是組(zu)織信息和(he)(he)設計信息環境、信息空(kong)間和(he)(he)信息體系結構(gou),以滿(man)足需(xu)求者的(de)信息需(xu)求,實現(xian)該(gai)目(mu)標的(de)一門藝(yi)術和(he)(he)科學,他包括(kuo)調查、分析、設計和(he)(he)實施過程,涉及(ji)組(zu)織、標識、導航和(he)(he)搜索(suo)系統的(de)設計。
為什么需要信息構架:
由于(yu)互(hu)聯(lian)(lian)網上的(de)信(xin)(xin)息(xi)(xi)種類繁(fan)多(duo)(duo)(duo)、內容特(te)征多(duo)(duo)(duo)種多(duo)(duo)(duo)樣的(de)多(duo)(duo)(duo)媒體信(xin)(xin)息(xi)(xi),信(xin)(xin)息(xi)(xi)存(cun)儲分(fen)散無(wu)序,加之超鏈接技(ji)術的(de)廣泛使用,互(hu)聯(lian)(lian)網具(ju)有非(fei)常(chang)復雜的(de)信(xin)(xin)息(xi)(xi)空(kong)間(jian),用戶在其中很容易(yi)迷惑(huo)和(he)迷失(shi)方向。因(yin)此,互(hu)聯(lian)(lian)網網尤(you)其需要信(xin)(xin)息(xi)(xi)構架成(cheng)為信(xin)(xin)息(xi)(xi)序化和(he)優(you)化的(de)思(si)想和(he)工具(ju),以幫助(zhu)人(ren)們在異質的(de)信(xin)(xin)息(xi)(xi)空(kong)間(jian)中管理(li)和(he)獲取信(xin)(xin)息(xi)(xi)。
信息構架的目標:
1) 獲得和理解信息內容。 將信息組織好。
2) 優化信息結構。
3) 面向用戶傳達信息內容。
4) 提供一個清晰的(de)易于信息獲(huo)得(de)的(de)界面。
核心理念:
信(xin)息(xi)架構(gou)的核(he)心(xin)理念是以用戶(hu)為中心(xin)。信(xin)息(xi)構(gou)建是信(xin)息(xi)用戶(hu)、信(xin)息(xi)內容與信(xin)息(xi)組織三者的交集,信(xin)息(xi)生態在其中起著很重(zhong)要的作用,而用戶(hu)、內容和(he)組織構(gou)成了信(xin)息(xi)構(gou)建的三個生態環。
The Three Circles of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by Peter Morville
信息構架組件:
信息架構的核心組件包含:組織系(xi)統(tong)、標簽系(xi)統(tong)、導航系(xi)統(tong)、搜索系(xi)統(tong)四個方面。
信息架構的一般過程:
概念設(she)計→組(zu)織信(xin)息(xi)內容→生成信(xin)息(xi)結(jie)構→設(she)計信(xin)息(xi)界面→提(ti)供信(xin)息(xi)導(dao)航→信(xin)息(xi)展示和信(xin)息(xi)發布。
在對信息架構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我們來進一步理解李釗在《互聯網產品的交互設計方法(UPA2008講稿)》中提(ti)到的指(zhi)導信息構架的若干原則:
1. 對海量信息提供多種檢索方式
一(yi)個網站最根本的框架由眾多屬(shu)性相同(tong)的信(xin)(xin)息(xi)基本單位組(zu)成(cheng)。因此對信(xin)(xin)息(xi)的組(zu)織和檢索是(shi)我(wo)們(men)進行信(xin)(xin)息(xi)架構的核心內容,設計信(xin)(xin)息(xi)組(zu)織系統也是(shi)建立信(xin)(xin)息(xi)構架導航系統的基礎。而(er)如何讓用戶(hu)從網站的海量信(xin)(xin)息(xi)資源中便捷(jie)、準確地檢索到所需信(xin)(xin)息(xi)已(yi)成(cheng)為(wei)我(wo)們(men)關注的焦點問題。常(chang)見的信(xin)(xin)息(xi)組(zu)織及檢索方式有:
1) 數據庫檢索方式(即搜索)。
以數據(ju)庫方(fang)式組織信息(xi)資源,并通過對數據(ju)庫的(de)操作實(shi)現使(shi)(shi)用(yong)(yong)和更新(xin)。這種組織方(fang)式,使(shi)(shi)用(yong)(yong)戶(hu)(hu)對信息(xi)的(de)查詢效率提高(gao),對信息(xi)的(de)管理和更新(xin)方(fang)便,有效,但(dan)在使(shi)(shi)用(yong)(yong)時(shi)需要用(yong)(yong)戶(hu)(hu)有較(jiao)明確的(de)搜索關鍵(jian)詞(ci),對用(yong)(yong)戶(hu)(hu)的(de)使(shi)(shi)用(yong)(yong)要求較(jiao)高(gao),檢索的(de)精確度受關鍵(jian)詞(ci)影響(xiang)。
比如提供一站式搜索功能。Google爆炸式的業務增長便充分說明了搜索的重要性。Google通過實踐證明,人們在處理大量信息時,會非常注重搜索工具的效率。
2) 等級菜單(目錄)引導方式。
采用(yong)菜(cai)單(dan)式(shi)界(jie)面向用(yong)戶提供瀏(liu)覽檢(jian)(jian)索服務,服務器(qi)中(zhong)的(de)所有信息都以目(mu)錄(lu)或(huo)文件(jian)的(de)形式(shi)表達。即通過多級菜(cai)單(dan)分類(lei)細(xi)化,最終找到(dao)所需信息。這(zhe)種(zhong)組織(zhi)方(fang)式(shi)使用(yong)戶對信息的(de)檢(jian)(jian)索和(he)使用(yong)非(fei)常的(de)簡(jian)單(dan),方(fang)便,但其檢(jian)(jian)索效率較低,而且對信息的(de)分類(lei)和(he)組織(zhi)的(de)依賴性較強。
比如Amazon提供的購物分類,建立了一套系統的、多維度的分類目錄,是優化用戶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
3) 信息排序
一次標準的 Google Web 搜索會在 Internet 的無數網頁中找到幾千乃至幾百萬個匹配項。如果不提供某種形式的導航或排名就將這一結果集呈現給用戶,找到有用信息的概率可謂微乎其微。
4) 超文本鏈接方式。
使用(yong)超文(wen)本傳輸協議將(jiang)internet上(shang)的(de)資源集成為一(yi)體,形成信(xin)息的(de)網(wang)狀結構,以適應人(ren)類思維(wei)的(de)非線(xian)(xian)性特點,方(fang)便人(ren)們查找。最典(dian)型的(de)就是目(mu)前(qian)最常(chang)用(yong)的(de)應用(yong)超鏈接的(de)信(xin)息檢索(suo)方(fang)式。這(zhe)種(zhong)方(fang)式使用(yong)戶在查到(dao)一(yi)篇文(wen)章(zhang)后(hou),可(ke)根據鏈接關系查到(dao)許(xu)多相(xiang)關文(wen)章(zhang)或內容(rong),而(er)且可(ke)以非線(xian)(xian)性跳轉,但其檢索(suo)效率較低,用(yong)戶容(rong)易在查找信(xin)息的(de)過程中迷航。
比如Amazon中利用商品的相關性,使用超文本鏈接的形式讓顧客能夠迅速找到他們可能想買的目標商品:
5) 社會化標簽(Tags)。
用戶使用自由定義關鍵字的方式進行協作分類的活動。簡單理解這個概念就是Tags(標簽)。Tag作為一種自由而有序的信息分類技術,Tags最早出現在一些社會性分享網站當中,比如社會性書簽網站del.icio.us,照片分享網站Flickr,目標分享網站43 things以及Technorati等等。
2. 貼合用戶的心智模型
從電影觀眾的角度來說,在觀看一部引人入勝的電影時,很容易忘記影片齒孔間的細微差別和瞬間的光線打斷。很多看電影的人,實際上根本不知道放映機如何工作,或是它工作的方式與電視有什么不同。在觀眾的想像里,放映機只不過是發射出在大屏幕上移動的圖片而已。這就稱為用戶的心智模型
–摘錄(lu)自《交互設計(ji)精髓》
心智模型是符合用戶以往社會生活經驗的,(比如:805會議室是在8樓的一間會議室,不應該出現在其他樓層。)符合人本能認知的且嘗試的更容易,(比如,方向盤是圓的,圓的是可以轉動的。)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