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業務的繁忙,企業要求的提升,環境的改變,漸在擔當重任的80后的個性十足已成為企業家最頭痛的事兒,用某些企業家的話來形容:80后讓人又愛又恨,有著極強的獨立能力,做事果斷干練,但喜歡耍小性子,不高興了就鬧罷工……似乎說不得,罵不得……
究竟企業怎么樣才能駕馭好這批能力與個性兼備的80后呢?
80后心態分析:興趣愛好大于“錢途”商機
不管是因為家庭環境的豐裕還是自己經濟基礎的容易滿足,大部分80后并不將工作看成是賺錢的唯一通道,只是將興趣愛好與心情好壞擺在了工作的最前面。
不管是在任何一家公司或企業工作,首要前提是心情愉快。如果成天工作得愁眉苦臉,就算拿再高的薪水似乎也覺得沒多大意思。如果心情愉悅,即便薪水稍低一些也不是怎么在乎。
怎么樣才算心情愉悅呢?
在筆者看來,目前的80后很多是直性子,說話做事率直,他們不喜歡辦公室競爭,而這種性格的人比較中意那種單純和氣的辦公室環境,同事間相處融洽,一起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這樣的環境才是比較適合80后的。
筆者的一個朋友目前所在的單位的母公司(集團公司)是外資企業,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單位的行事作風在一定程度上有集團公司的影子在里面,但更多地是加入了中國特色的企業行事風格。
我朋友現在的單位(ITG),她負責整個市場和行業銷售兩個部門,整天事物繁瑣,就單靠那上班的8個小時全部完成幾乎不現實,有時候上午開場會,下午談一兩個合作之類的,一天就過去了,那么就別提自己需要完成的工作了……在這里,幾乎是她上一個東家所做的事情的兩倍不止,但在單位里,她的薪水并非是全公司最高的那個,與她的工作內容比起來,薪水的數值似乎可憐得不值得一提,我把她的薪水稱為是老板純屬“低成本營銷”,而朋友樂此不疲地在這里忙著,早出晚歸地惦念著公司的事情。甚至有時她到了我家還占著我家的電腦來做工作上的事兒,弄得我老沖她嚷嚷“每次到我這兒來就看你在搞你們公司的事兒,估計你這人腦子有問題,要不就被你們老板洗腦了,搞得工作和生活都分不清了……”她也只是每次在我講完后,沖著我咧著嘴笑,仍舊做著她的事兒。
在她們公司,95%的員工是屬于80后,但據了解并不是文章最開始所提到的那樣“說不得,罵不得……”雖然他們也是十分地有個性,偶爾會耍耍小性子,偶爾也會做錯事,不高興的時候會沖著老板發火,表達他們的不滿,過后他們依舊快樂地工作,經常把老板未曾想到的地方及時進行提醒,把公司的項目當成自己的事業來做,如果出現什么問題,他們的難過程度不亞于老板,像他們公司的產品在研發與調試的時候,聽朋友說得最多的是“這孩子什么時候能順順利利地出生就好?最好是能早產……”朋友她們細心呵護著她們的寶貝,希望能早日長大成人。
企業文化塑造:情感營銷勝于“金錢交易”
看到這里的時候,作為企業的老板你有沒有想過,你的企業,你的員工是否都會這么自覺,你應該如何去教育他們,正確地講,應該如何去影響他們把被動工作變成積極主動工作?
最直接的答案就是:情感營銷!
就現在來說,很多企業的老板或總經理總給基層員工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他們平常忙著公司的運籌帷幄,很少與基層互動,這也是導致公司下情不能上達,上情不能在基層得到很好執行的根本原因所在。部門多,事務多,部門之間競爭激烈,如果公司的核心管理層無法“體察民情”,不熟悉一線情況又怎么能做出正確合適的判斷來有效幫助公司發展,
試問:如此情況下,又怎么能要求這些個性十足的80后一定得好好聽話,即便是錯的也不能有任何不滿呢?
我有個朋友在zw(之前叫中望國際商業機器有限公司,已被聯想集團收購)公司工作過,他們公司的總經理總會在午飯或是晚飯的時候與大家一起去食堂吃飯,那時候的總經理已不再是總經理,而是大家的一個朋友,會天南地北地與之胡侃,有時也會靜靜地端坐一隅,耳聽八方地收集民情……任何人有任何想法或是建議均可以隨時找他聊聊,好的創意、想法、提議等,甚至只是為了宣泄不滿都可以找他。
總經理的親民形象使得他受到所有員工的擁戴,而公司的執行力在此凝聚,為后面和聯想集團的合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當然,以上這個案例只是說明了情感營銷中的一點,在操作中,應該注意以下幾個事項:
第一,老板要勇于承擔責任。
即便你是老板,如果你做錯了事不能拉墊底的,更需要勇于承擔責任,如果你一昧地把錯誤的出現歸結到你的員工,那么,時間久了,你的員工都會根據你的個人喜好來做事,公司要想發展壯大的希望幾乎很渺茫,但“拍馬屁”之風卻會與日俱進。
第二,老板應防止派系之爭,企業應該有著充分的言論自由。
作為老板,你可能沒有較多的時間來和下屬或是你的所有員工來溝通,但是,不能關閉了員工自由發表言論的權利,一旦這個權利被剝奪,你的企業離關門也不遠了。
曾經,YL公司由于“不明理由”設置了嚴格的等級制度,特別強調不許員工“越級上報”,一旦發現將遭受革職等嚴歷處理,結果那些中高層管理人員開始為了爭權奪利欺上瞞下,純粹只是為了向集團公司多拉一些政策、財政等支持而發動內部戰爭,根本不管公司死活,也不管項目死活,最終,老板投資的錢像打水漂似地一去不返……
從實際情況來分析,YL公司的這種情況的出現并非一日之寒,老板向旁有者幾位冒似德高望重的輔政大臣,表面上像是時刻在為公司著想,但暗地里卻為了私利不斷發動內部戰爭,如果最后出了事就直接找個墊底的來背黑鍋,有幸有機會贏了那就更增加了老板對其信任與仰仗。試問,這樣的企業又如何能談未來呢?
當然,最起碼的規矩還是要的,不成規矩不成方圓,但像YL公司的這種不許“越級上報”的作風最終導致了投資項目的失敗。在公司管理上,筆者認為起碼也要做到“如上下級意見有嚴重分歧”時要允許向更上一級匯報的權利。
第三,老板要懂得關心員工的工作與生活狀態。
